交匯東西 筑夢絲路
——寫在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
辛仲平
潮起山海間,風從東方來。
歷史的列車呼嘯前行,轉瞬又是十年。十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奏響了一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的交響樂,成為一條造福共建國家人民、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正能量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巨筆如椽,囑托似山。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強調,江蘇處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上,要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2017年6月,在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的重要指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江蘇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筑夢,日日向新。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舉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擔當,一筆一畫、一點一墨,在共建“一帶一路”這幅壯美的“工筆畫”上留下色彩斑斕的江蘇印跡。
一
千年風沙漫漫,萬里駝鈴悠悠。
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以“鑿空之旅”開辟絲綢之路;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盛。細細打量世界地圖,兩條絲路猶如飄逸的絲帶,在江蘇編織了一個彩色蝴蝶結,凝結成遒勁堅實的交匯點。
交匯點要有交匯點的站位,交匯點要有交匯點的擔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位于全國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匯區,處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行進的交匯處,江蘇有責任有義務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彰顯不一般的精神狀態、展現不一般的擔當作為、拿出不一般的辦法舉措,有條件也有能力在“一帶一路”壯美“工筆畫”中揮灑擔當之“筆”、描摹實干之“畫”、增添作為之“色”。
高瞻遠矚繪宏圖,凌云巨筆著華章。主動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國內外環境變化和江蘇省情特點深謀遠慮提出的重大要求。江蘇歷來是改革的先行者、開放的前沿地,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是江蘇經濟能夠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的重要密鑰;深度開掘歐美市場,放大向東開放優勢,是江蘇開放型經濟長期走在全國前列的關鍵所在。斗轉星移,時移世易,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潮流涌動,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推進對外開放必須有新站位、新思維、新視角。因時而生、順勢而為,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全新載體,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成為江蘇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重大機遇。
中央有要求,江蘇有行動,落實見成效。在放大向東開放優勢上,江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開創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輝煌;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上,江蘇同樣勇于爭先、敢為人先,時時處處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擔當展示江蘇作為、貢獻江蘇力量。
在“快答卷”“答好卷”中展示江蘇作為。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這是中央對江蘇的要求和期待;為全國發展探路,是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共建“一帶一路”,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構想,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是擺在江蘇面前的一道全新而重大的考題。答好考題,江蘇既要“快答卷”,雷厲風行、立說立行,又要“答好卷”,深思熟慮、穩扎穩打。十年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放在工作全局中謀劃推進,先后制定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江蘇省“十四五”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規劃》,以勇挑大梁的姿態和擔當,高起點規劃、高段位協調、高標準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
在“大而重”“小而美”中彰顯江蘇力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既要有“大而重”的舉措,又要有“小而美”的項目。十年來,江蘇全面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絲路貿易”促進、重點合作園區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等“五大計劃”專項行動,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堅實有力的江蘇力量。同時,江蘇積極推進一批“小而美”的項目,從一口“生命水窖”刷新村民生產生活,到一個面粉廠化解困擾當地居民的糧食問題,再到一家醫院讓千萬病患免受疾病的折磨;從亞洲到非洲,從拉丁美洲到南太平洋,一些“小而美”的項目讓當地百姓得實惠,讓共建各方贏口碑。
在“起而行”“行有效”中彰顯江蘇貢獻。不負重托挑大梁。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殷切期待,又是江蘇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責任擔當,也是江蘇應對外部發展環境變化的內在要求,必須快行動、見實效。十年來,江蘇以強烈的擔當意識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以高標桿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奮力把“大寫意”變成“工筆畫”,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施工圖”變成“實景圖”。江蘇充分發揮作為國內眾多產業循環發起點和聯結點、融入國際循環重要通道和有力支點的優勢,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優化對外開放格局,以一域之發展為全域增光添彩。
從曾經的駝鈴陣陣、舳艫千里到如今的班列飛馳、巨輪劈波,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已經成為江蘇發展的關鍵詞。星夜飛馳、跨越山海,一個開放奮進、勇往直前的江蘇,見證著“一帶一路”何以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折射著“一帶一路”何以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二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黃海之濱,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內,上萬個集裝箱整齊堆放,紅色龍門吊來回移動,遠處中歐班列集聚,有序等待貨箱上車。
十年前,這里還是連云港港口一個沒有鐵路專線的小堆場。如今,這里成為中亞五國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重要平臺——集裝箱堆場22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3.8公里、年最大裝卸能力41萬標箱。
“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截至今年9月底,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7.8萬列,運送貨物超過740萬標箱”……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中國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在這份成績單上,江蘇色彩隨處可見。
一條條“巨龍”來往穿梭,貿易通道更暢通。十年來,江蘇著力推進沿海、沿江、沿新亞歐陸海聯運三大通道基礎設施建設,開通歐亞班列線路24條,通達歐亞20多個國家的近80個城市。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中歐班列在我省寧蘇通徐連5市穩定開行。今年1—9月,江蘇共開行中歐(亞)班列1667列,同比增長13.4%。一列列“鋼鐵長龍”,一條條“大動脈”,大大縮短了江蘇與歐亞大陸貿易的時空距離。
一座座“地標”拔地而起,園區合作更緊密。從柬埔寨西港特區到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從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到中韓(鹽城)產業園等建設,江蘇將自身優勢與共建國家資源稟賦相結合,許多園區成為當地的“經濟地標”。十年來,境外合作園區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變大。截至目前,江蘇在6個國家建設了7家境外園區,累計投資34.4億美元,入區企業350家,在東道國納稅2.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近6萬個就業崗位。
一張張“名片”熠熠生輝,項目合作更深入。十年間,江蘇堅持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貿易項目數量增加、結構優化。2022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在全國率先突破3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5.7%,規模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6.8%,新興市場出口同比增長3.2%。目前,江蘇對共建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5.4萬億元,年均增長6.5%。江蘇制造、江蘇技術、江蘇智慧加速“走出去”,江蘇名片越擦越亮。
一道道“彩虹”鏈接時空,人文交流更密切。人文和教育交流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方面。江蘇以人文交流架起一道道增進友誼的“彩虹”,通過舉辦一系列具有濃濃“江蘇味”、深深“江蘇情”的特色活動,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走到一起,實現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十年來,江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締結友城146對,我省高校與企業在共建國家和地區開設近70個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累計培養本土人才11萬人次。在與非洲國家合作中,江蘇高校設立13個境外辦學項目,在南非開設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課堂,在加納中江國際集團為其承建了15個職教培訓中心。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約占來江蘇留學人數的80%,文化、教育交流十分密切。
一張張“笑臉”沁人心脾,江蘇形象更溫暖。隨著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快速發展,區內員工收入逐年上漲。柬埔寨籍員工阿萊升任車間副主管后,工資是過去的3倍,“攢錢建了新房,買了新摩托車,生活越來越好”。“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讓更多“阿萊”收獲了滿滿幸福感。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的血吸蟲病流行率超過60%,2017—2020年,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通過努力,成功將3個試點區的人群感染率降至1%以下。今年9月18日,我省第33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出征,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技能,成為傳遞中非情誼的白衣使者。增進民生福祉、造福當地百姓,江蘇形象更加生動、更加溫暖。
路相通,情相牽,心相近,夢相連。十年奮進,碩果累累。作為拓路的先行者、創新的實踐者、開放的合作者,江蘇不僅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了有形的物質力量,更以自身作為和擔當貢獻了無形的精神力量。
三
十年砥礪成鴻篇,山海作證敢為先。
從黃海之濱的江蘇港口,到西部邊陲的霍爾果斯,再到4000公里以外的哈薩克斯坦,隆隆的“鋼鐵駝隊”在廣袤大地上壯闊前行,絲路畫卷在敢闖敢試、開拓奮進中徐徐鋪展。
在南通市海門區三星鎮林西村黨群服務中心,有這樣一張布滿紅色“標點”的世界地圖,每個點代表村里一位村民在這個地方貿易經商。十年來,林西村村民搶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去別人不去的地方,賺別人不賺的錢”,前往海外創業就業的村民由200多人增至600多人,去過的國家和地區由20多個增至40多個。
林西村村民新時代的“鑿空之旅”,正是江蘇人敢闖敢想敢干的生動縮影。
回首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江蘇人敢闖敢干、爭先率先的精神品質展現得淋漓盡致:正是憑著一股子敢于“首吃螃蟹”的精神,江蘇創造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開放型經濟突飛猛進、創新型經濟蓬勃興起的輝煌成績;正是憑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的勇氣,江蘇創造了“‘春到上塘’開啟包產到戶改革序幕”“自費創辦工業小區”“探索高鐵自主規劃建設運營模式”等一個個生動案例。這種敢想敢干、敢闖敢拼的精神,在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展現得尤為突出。
這樣一些“第一”鼓舞人心。意大利第一個半自動化碼頭、中歐陸海快線從無到有、印尼邁入高鐵時代、亞洲文化遺產領域首個國際合作機制……翻開今年10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白皮書,“第一”“首個”“開創性”等表述隨處可見。在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江蘇也收獲一系列“第一”,僅連云港港口就摘得“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過境運輸第一港”“中國出口膠合板第一港”“中國進口有色礦、紅土鎳礦、木薯干第一港”的桂冠。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首個實體平臺項目,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從2014年7月正式運營到今年9月底,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5000列,完成貨物進出庫量3229萬噸。
這樣一些“創舉”催人奮進。形成共建“一帶一路”主要國家涉外法律服務全覆蓋網絡,依托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優勢創設“海鐵空”聯運、“保稅+出口”混拼、“集改散、散改集”等新模式;率先出臺服務保障RCEP實施的16條司法舉措,設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唯一的新的海事法院;積極探索境外合作園區“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模式,創新制度積極打造對接國際規則、深化產能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合作平臺……十年來,江蘇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加強政策和制度創新,護航企業在“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這樣一些“破局”令人振奮。從開拓“兩基地一班列”到“五大計劃”量質齊升,十年逐夢共贏路,“一帶一路”交匯點與世界“雙向奔赴”。十年來,江蘇企業看著“地球儀”做生意,深耕全球“朋友圈”,敢于闖蕩“深水區”“無人區”,實現了一項項突破、開創了一個個新局。江蘇各設區市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構建各有所長、聯動協同的區域開放格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和經貿往來全面交匯。
敢想敢闖才能成就夢想。江蘇擁有漫長海岸線,沿海百姓素有迎風擊浪的傳統。沒有路也要闖出一條路,不講“不能辦”只講“怎么辦”,在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上,敢于“首吃螃蟹”、勇于開拓創新、善于攻堅克難,這種作風和精神彌足珍貴。
四
美好的藍圖需要用智慧和汗水去描繪,歷史的長卷無不繪就于堅韌不拔的實干。十年大道同行,共筑絲路夢想。“一帶一路”是一條夢想之路,更是一條實干之路。
一條高鐵,一個典范。今年10月2日上午,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哈利姆高鐵站宣布,雅萬高鐵正式啟用。作為東南亞首條高鐵,雅萬高鐵建設歷時8年,克服世界級難題,展現了中國“基建狂魔”的強大實力,被稱為“印尼與中國合作的杰出典范”,其咽喉隧道工程的貫通和多個車輛核心部件的提供,都融入了江蘇企業的實干與實力。
一個項目,一個標桿。秋收時節,在徐礦集團孟巴項目部的“溫馨小菜園”里,各種蔬菜瓜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煤礦建設到哪里,綠化就覆蓋到哪里”。以徐礦集團為代表,江蘇企業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務實精神和前瞻眼光,打造了一批創新、綠色項目,為推進當地可持續發展樹起標桿。
一顆紅豆,一個樣板。2007年,紅豆集團響應國家號召,聯合中柬企業共同開發柬埔寨西港特區。如今,西港特區快速發展、提檔升級,昔日的荒涼落后之地已經發展成為175家企業入駐、年進出口總額近25億美元的國際化工業園區,成為中柬合作的標志性項目。2016年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柬埔寨之光》發表署名文章指出“蓬勃發展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連續多年接續奮斗、咬定目標矢志不移,“一顆紅豆”閃耀柬埔寨,成為江蘇以苦干實干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注腳。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低調務實不張揚,是江蘇人的精神特質;專注投資實體經濟,是江蘇企業的鮮明特色。這一特點,在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徐工巴西工業園、南京墨爾本海外創新協同中心、白俄羅斯莫吉廖夫中醫中心……從“頂層設計”到“細節打磨”,從發展規劃到具體舉措,每一個園區的建成,每一個項目的落地,每一個目標的達成,每一個承諾的兌現,無不是靠辛勤的汗水和腳踏實地的奮斗實現的。
長路漫漫,唯有奮斗;夢想成真,唯有實干。作為一項偉大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必須持之以恒長期努力。在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如何克服部分共建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環境問題復雜多樣、物流承載力嚴重不足等挑戰?如何發揚優勢,用江蘇特色與亮點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如何處理好政治制度、社會條件、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把發展的目標變成實實在在的圖景?前行路上,唯有保持實干的姿態,篤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決心,砥礪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意志,既抬頭看天,深刻認識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和江蘇面對的形勢任務,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才能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五
山海不遠,和者同心;萬里路遙,且歌且行。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此前,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連云港舉辦。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勉勵大家“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增進各國人民福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年,是一個總結的年份;十年,是一個遠望的時刻。十年筑夢十年路,十年整裝啟新程。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表示,“毫不夸張地說,這十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改變了世界。”人們熱切期盼的是,共建“一帶一路”還將如何改變世界?而我們要面對的是,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江蘇將如何作為?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們必須把握“變”與“不變”、“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辯證法:國際格局在變,但中國前所未有靠近世界舞臺中心的趨勢沒有變;全球經濟版圖在變,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作為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沒有變;當前經濟面臨困難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當今世界,“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沉渣泛起,地緣博弈摩擦、零和博弈思維,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恰恰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更多確定性。從歷史深處走來,向美好未來奔去,共建“一帶一路”給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發展新動能,對于共建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來說,“一帶一路”意味著越來越好的今天和更加值得憧憬的明天。
交匯東西,攜手同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江蘇有基礎有優勢:從機遇看,我們有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重大機遇,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產業升級機遇,有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開放創新機遇;從優勢看,我們有彌足珍貴的科教資源優勢、實體經濟優勢、營商環境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干部人才優勢、人文底蘊優勢。更為重要和根本的是,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一定能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康莊大道上鏗鏘前行,行穩致遠。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江蘇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在做好“存量”上,持續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做大“增量”上,積極拓展新的合作領域,在數字經濟、國際減貧等領域開展共建合作;在做強“重點”上,發揮龍頭企業、核心園區、重點行業協會商會的牽頭作用,強化建造與制造協同,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區;在做出“標桿”上,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互補合作,力爭做出特色、做出典范、做出標桿。
哈薩克斯坦偉大詩人、思想家阿拜·庫南巴耶夫說:“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后浪是兄弟,風擁后浪推前浪,亙古及今皆如此。”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人民的支持和參與,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帶一路”一定能夠成為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榮之路”。
六
大道如砥闊步行,筑夢揚帆再起航。
潔凈的白色、清新的綠色、淡雅的藍色、熱烈的紅色……遠遠望去,南京港港口各色集裝箱層層疊疊、排布整齊,匯成五彩繽紛的“集裝箱海洋”,恰似江蘇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留下的華彩一筆。
這是一個奇妙的隱喻。第一個十年,我們在“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擔當之筆、豐收之筆、開拓之筆、實干之筆。踏上新的征程,江蘇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抓手,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這篇大文章中寫好“未來之筆”,繪好“江蘇畫卷”。
從茫茫戈壁到浩瀚大海,千年絲路穿越時空;從共建共享到和合共生,深邃“思路”照耀未來。道雖遼遠,無不到者。“一帶一路”交匯點、大江大河交匯處,江蘇將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扎扎實實、踏踏實實”的作風狀態、“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胸襟格局,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擁抱聯結全球互信友好的“朋友圈”,在深度參與“一帶一路”中寫好江蘇篇章。
歷史注定滾滾向前,細流必然匯入江海。新的藍圖次第繪就,新的力量正在升騰,新的航程已然開啟!
(執筆人 劉慶傳 陳立民 袁媛 楊麗 魏曉敏 韓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