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農業基地拔地而起,一項項中非農業貿易便利化措施陸續落地……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非雙方攜手同進,碩果累累。這幾天,遠在南非的農場主李衛沖也正忙著澆灌自家蔬菜基地,看著滿地莊稼,李衛沖欣喜萬分。
李衛沖是江蘇省南通市啟東人,來南非已20年,李家老老少少也近20人在這里扎下了根。自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南非于2015年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后,李衛沖以農為業、以農交友,在南非華人圈名聲鵲起。
以農為業
建成南非最大綠色蔬菜基地
跨國當農民,66歲的李衛沖至今想來,依然感覺像在做夢。2003年,李衛沖兄弟倆人在南非起早摸黑,將中國豆腐帶到國外。制豆腐用的黃豆只磨一道,又用鹵水點漿,因此豆腐味美質高,深受華人華僑喜愛,“老李豆腐”的品牌也得到了南非及周邊國家消費者的認可。
2007年,兄弟倆拿著賣豆腐的積蓄,從一對英國老夫婦手中以130萬蘭特(約合16萬美元)購得農場。農場占地208畝,位于約翰內斯堡以東50多公里處。
與周圍南非人的農場一樣,李家兄弟的農場一開始也只種玉米、土豆、紅薯,但身處異鄉,最想念的還是那口“中國菜”。兄弟兩人就在做豆腐之余,試著在房前屋后種點兒菜。這一試,竟然有了新的發現:油菜、白菜、蘿卜、絲瓜、茄子……不管什么蔬菜只要種下都能長。
于是,農場逐漸“中國化”,引種了黃瓜、茄子、豇豆、山藥……甚至連啟海人愛吃的洋扁豆、毛豆、雞毛菜,也都逐漸引種至農場。如今,農場共有80多個大棚,種植40多種蔬菜,成為南非最大的綠色蔬菜基地,為當地華人解決了中餐的食材需求。
隨著中南兩國合作交流的不斷深入,在南非做生意的華人越來越多,農場的蔬菜也因此供不應求,老李農場設在唐人街的3間門店常常門庭若市。在此期間,李家人的生活因“一帶一路”而躍遷,近20個兄弟姐妹先后來此“掘金”。
很多在南非開設工廠和餐館的華人成了老李農場的長期客戶,老李農場也成了南非各主要大城市及萊索托、博茨瓦納等南非周邊國家中國特色蔬菜的主要供應商,甚至連中國駐約翰內斯堡領事館也被成功“圈粉”。
以心相交
李家農場成“中國名片”
9、10月份,正值南非的春季,老李農場收種繁忙。來自津巴布韋、莫桑比克、肯尼亞和南非當地的40多名工人與李家兄弟一起,每天忙碌耕耘。這些工人不僅會種菜,甚至還能說漢語。“有些工人跟了我們十幾年,連啟海話都會講,所以不能再用老家方言批評他們,他們聽得懂。”李衛沖開玩笑說。
多年來,李家兄弟與當地人相處融洽,鄰居經常送他們些豬、羊,李衛沖就回送些蔬菜、豆腐。“以心相交,才能交到好朋友、真朋友。”李衛沖深為感慨。
南非自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以后,實行土地改革,許多黑人因此獲得了土地。但由于黑人缺乏相應的農業技術和設備,大片農業用地沒有被合理利用甚至荒廢。數年前,幾名當地農民在中國駐南非大使館的介紹下來老李農場求教,學成之后建立了自己的農場。
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一位叫斯費索的農民,在農場學習了10多天。臨走時,李家兄弟不僅送他蔬菜種子,還特意來到斯費索的農場,將種植蔬菜的關鍵要領一一教給農場的農民。當年斯費索的農場就獲得了好收成,出產的茄子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南非內政部專門寫信給我國大使館,感謝李家兄弟幫助當地人種植蔬菜,在民間續寫南中友誼。斯費索和李家兄弟從此也成了莫逆之交。
在南非華人圈,老李農場就是一塊招牌,不管哪任大使、總領事,以及國內來南非的代表團,一般都要來農場來看看,都說要認識認識老李。中國駐南非大使曾這樣評價:李家兄弟開農場、做豆腐的創業經歷傳遞著溫暖人心的故事,這群善良、熱情的中國同胞以實際行動傳播中非友誼,弘揚中國文化,成為“中國名片”。
背靠祖國
“出海”之路越走越寬
海外創業,日益強大的祖國是游子最堅強的依靠。每個星期,李衛沖都會接到中國駐約翰內斯堡領事館工作人員的來電,詢問他們的近況,了解需要解決的困難。商會、同鄉會等組織,也會不定期組織聯誼活動,互通有無。
當年,老李農場開始種植蔬菜時,因當地的土地存不住水,得先打井。剛開始打的3口井,李衛沖用了兩年就抽不出水了,不得已只能打第四口井。一開始,花費了40萬元,打到200米深時,仍看不到水,連打井的工人都勸他們放棄。但沒有水,農場就辦不下去。最終,在非洲中華總商會的幫助下,水井一直打到了246米深,水柱終于沖了上來,喝一口,無比甘甜。這口井1小時能抽36噸水,成了農場種菜的源泉。
中南關系的行穩致遠,給在南非創業的李衛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出海”之路越走越寬。
與李衛沖一輩人不同,他們的下一代視野更加開闊。李衛沖的女兒、李錦沖的兒子都在南非做起了服裝鞋帽貿易生意,市場擴大至津巴布韋等南非周邊國家。“他們在南非買了房,安了家,孫輩都在當地學校上學。”李衛沖說。
無論走得多遠,李衛沖一直說自己很滿足、很知足。每年的新年聚會,駐南非大使館都會邀請李衛沖去。有一次,大使叫他講兩句。李衛沖笑著說:“如果不走出國門,我只是一介農民,誰認識我呀!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實施,中南兩國的合作交流更加密切,我們老李家也搭上了這輛‘快車’,相信家和萬事興,和氣能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