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今年以來,在江蘇省委網信辦指導下,常州市啟動大運河(常州)網絡文明示范帶建設項目,匯聚各方力量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作為道德講堂的發端地,常州市鐘樓區擁有著文明的基因。當前,鐘樓區正聚力打造以大運河為“紐帶”,以街區、景區、園區、社區、校區為依托的“一帶五區”大運河(常州)網絡文明示范帶核心段,形成以點帶面、串珠成鏈的示范效應。該項目已被省委網信辦確定為網絡文明重點建設項目。
網絡文明街區,擦亮運河文化新IP
京杭大運河在常州穿城而過,千百年來,它作為常州的母親河,孕育了新文明、新生命,逐漸形成了運河特色風貌帶。三堡街位于運河南岸,曾經是常州的會館一條街,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
△網絡文明示范街區
如今,三堡街已是“文藝”代名詞。這里是吃貨追尋的美食福地、大咖私藏的小眾趣處,也是非遺文化的隱藏居所。這里運河文化與工業遺存相得益彰,成為文藝青年們來常州必須打卡的網紅特色街區。
鐘樓區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底蘊,以網紅特色街區三堡街為平臺載體,線下活動、線上展呈協同發力,不斷提升常州運河文化的曝光度和流量度,擦亮運河文化新IP。
網絡文明景區,培育網絡文明新場景
沿著三堡街一直往西,新晉網紅公園油罐公園成為達人網絡直播、市民游客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點。
△油罐公園 夏伯陽 攝
油罐公園位于大運河生態長廊核心位置。鐘樓以大運河生態長廊為依托,打造網絡文明示范景區。在油罐公園內,不僅有“龍城紅色直播間”“主播加油站”等設施,還增添了網絡文明、網絡安全、網絡辟謠等內容,設置了形象展示區、互動體驗區、網紅打卡區等主題板塊,集知識性、觀賞性與互動性于一體。
尤其是“罐墩墩”這一形象IP深受好評,吸引廣大社區居民、群眾主動參與網絡文明建設,推進網上網下文明建設互促共進、融合發展。
網絡文明園區,踐行文明辦網新規范
飛速發展的數字經濟產業呼喚著網信工作提高管網治網綜合水平,護航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網絡文明示范園區
鐘樓區充分發揮常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生態優勢,積極創建“云上數字 鏈上黨建”品牌,全力打造網絡文明示范園區。利用總面積約17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從健康醫療大數據、工業大數據、政務大數據、大數據+、網絡安全等多個維度積極探索數字社會和網絡文明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大力培育省級網絡文明素養實踐教育基地,積極開展“攜手護網行 共治e空間”“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等活動,規范互聯網企業辦網用網行為的同時,也提升互聯網從業人員的網絡素養。
網絡文明社區,賦能基層治理新實踐
如何讓文明實踐“落地生根”?鐘樓區加強社區“微治理”,打造梧桐苑網絡文明社區。
△網絡文明示范社區
結合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梧桐苑社區建好網絡文明“融”治理共享空間,構建“1+5+4”的社區治理新模式。“1平臺”即1個融合治理智慧平臺;“5中心”即組織動員中心、社情民意中心、矛盾調處中心、法治宣教中心和網格服務中心;“4行動”即通過好網民工作室、網絡文明志愿者工作站、鄰里網友聯誼會、自媒體工作站等4個陣地和4支隊伍的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網絡文化,開展群眾自發性網絡文明建設、網絡生態治理、網絡詐騙舉報等活動,積極探索“五新”工作法,推動文明創建向網上延伸、網絡文明向網下扎根。
網絡文明校區,扣好文明“第一粒扣子”
作為與網絡“共生”的一代,青少年不僅是網絡的使用者,更是網絡文明的建設者、創新者和維護者。
△網絡文明示范校區
鐘樓區積極打造網絡文明示范校區,發揮智慧校園環境育人作用,全面推進青少年網絡文明素養提升計劃,積極探究網絡環境下學生文明素養教育新特點,通過搭建多種支架與活動,將網絡文化專題德育課堂、校園網絡文明承諾與實踐、網絡文明小小督導員等項目進行課程化建設,深度發掘網絡文明教育新內涵,讓青少年學會理性表達,做文明的小網民,扣好網絡文明的“第一粒扣子”。
現代快報+記者 張敏
(鐘樓區委網信辦供圖 校對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