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揚州廣陵區汶河街道辦事處門前貼出一張表格,今年以來下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和為民服務重點項目群眾滿意度情況一目了然。其中,綜合滿意度高達97.3%。
汶河街道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客廳”地段。今年以來,該街道黨工委以學促干,堅持“螺螄殼里做道場”,充分整合資產資源,拿出最優地塊、騰出最佳場地,持續打造為民服務新陣地,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截至目前,街道下轄9個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8個完成提檔升級、1個完成功能提升,服務陣地面積增加3300平方米,每百戶公共服務面積從52平方米提升至70平方米,實現黨的陣地“抬頭就見”、組織“身邊就在”、服務“隨時就有”。
從辦事“人擠人”到就餐“排排坐”
“自從有了‘食堂’,吃上再也不愁了。”10月20日中午,外賣小哥吳嘉輝坐在寬敞明亮的“小哥食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外賣員、快遞員穿梭在大街小巷,只為準時送達群眾“需求”,他們自己卻常常沒時間吃飯、沒地方休息。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服務實效,10月20日,廣陵古城街區“暖新驛站”汶河示范點在石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揭牌成立。這里不僅有“小哥食堂”,還有“小哥圖書室”“小哥活動室”等功能區。
“過去的石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置偏、空間小、設施舊,更別提打造專門的功能區。”石塔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剛告訴記者,過去的黨群服務中心,人均使用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辦公人員“背靠背”;業務辦理集中在狹小區域,辦事群眾“人擠人”,想要打造更多服務項目卻難以“施展手腳”。
為提升服務質效,2022年,廣陵區將石塔社區納入老城區“主體陣地偏小、服務功能分散”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整合升級計劃。改擴建后的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占地約1280平方米,其中主體面積750平方米,頤養社區面積270平方米,包含社區書屋、便民服務站、黨員活動室、婦女兒童之家、“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等。
身處如今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陳剛感慨:“有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的很多想法都有了落實可能,為老百姓服務的勁頭也更足了!”
寧愿放棄“高收益”,也要讓群眾“多受益”
這兩天,只要忙完家務活,家住樹人苑社區的獨居老人封文娟就會到家門口的“會所”跳跳舞。
所謂的“會所”,是樹人苑社區黨委創新打造的“一站式服務”養老場所,即在社區中心區域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殘疾人活動室。
昨天,記者來到位于石塔南街中段的“樹人苑社區幸福家園”。推開大門后,映入眼簾的是健康測量儀、大屏電視機等設施,還有助餐點、舞蹈房、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記者看到,一位白發老人拄著拐杖走進來,脫下外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時發出笑聲;一群阿姨在舞蹈房翩翩起舞,輕盈的舞姿令人稱贊;一位老人躺在按摩椅上,雙眼微閉,享受按摩的舒適……
“我是天天來,這里有得吃、有得玩。”封文娟今年76歲,是一名獨居老人,老伴離世后情緒一直低落。自從社區“幸福家園”開門,她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僅笑容常掛在臉上,穿著也從黑衣變成了花衣。
群眾的笑臉,是街道用“黑臉”換來的。
“幸福家園”的前身,是樹人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去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異地新建,老陣地因地段好成了諸多商戶眼中的“香餑餑”,不斷有人上門求租。“不管來多少人、開多高的價碼,都被街道拒絕了。”樹人苑社區黨委書記馬瑩說,考慮到原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沒有群眾集中活動的場地,街道黨工委寧愿放棄“高收益”,也要讓群眾“多受益”,在強化陣地建設、創新服務形式中,全面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新建的樹人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每百戶公共服務面積從30平方米提升至100平方米。不僅建成“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站”“社區‘廣小新·共享家’”“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初心陳列館”,還創成省科技志愿服務社區,在全市首推“全科老師+專科老師”補位合作機制。
“四次擴容”背后是陣地大了、服務全了
前不久,家住皇宮社區的獨居老人王麗華,到醫院檢查身體。與以往不同,老人身邊多了一名“陪診員”,幫忙登記掛號、繳費取藥。“就醫陪診是社區‘健康驛站’提供的一項服務。”王麗華開心地說。
老人口中的“健康驛站”,是揚州首個“江蘇省計生協家庭健康服務中心”建設試點,位于皇宮社區。該中心以服務“全生命周期”為核心,建立健全家庭健康服務體系,打造全覆蓋、多層次、社會化的“陪伴式”健康服務基地,為居民提供就醫陪診、科技助老、心理咨詢等14類服務。
走進服務中心,兩層小樓內設有母乳喂養咨詢、自助體檢、圖書角、嬰幼兒教育、科學探索、功能康復等功能區域,并配有自助體檢一體機、康復器材、理療養生等專業設備。
今年76歲的毛瑞云老人患有嚴重的風濕病。“我已經連續10天來這里做理療了,效果很明顯,腿部已經消腫了。”接受了“健康管家”王利紅的中醫理療服務后,毛瑞云連連致謝,準備掏錢付費,而王利紅立馬擺手說:“不收費、不收費!毛奶奶,回家飲食也得注意,不能吃海鮮,還要注意保暖。”
優質健康服務,源自陣地保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陣地,服務很難開展。”皇宮社區黨總支書記盧梅說,在市、區組織部門協調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不斷向外“拓”空間,與駐地單位共建共治,同時引入社會組織管理運作,讓為民服務更加全面、更加專業。
經過一次次提檔升級,如今的皇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占地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成了街坊鄰里沒事也要逛一逛、坐一坐的“好去處”。“我們社區是新世紀初成立的,從最初的20平方米到后來的80平方米、120平方米、200平方米,再到現在的1000平方米,經歷了‘四次擴容’。”盧梅說,近年來社區依托黨群陣地不斷創新服務形式,開設中心廚房、籌辦老年大學、打造愛心洗衣坊等,讓群眾收獲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