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互聯網為依托、線上下相融合,網絡購物等“互聯網+消費”不斷擴圍深化。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傳統特色的家紡產業也已向“互聯網+家紡”轉化,通過利用互聯網經濟和通州家紡的強大優勢,引進跨境電商平臺和配套服務企業,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和孵化基地,通過編織家紡網上絲路,推動家紡產業由國內電商貿易向國外電商貿易拓展。
搭建平臺 助力企業“便捷”出海
10月19日下午,在通州區金新街道南通華勤紡織裝飾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正在加緊生產歐美客戶的訂單。
家紡產業在通州跨境電商中舉足輕重,占跨境電商出口總額8成以上。華勤是第一批吃“跨境電商”這只螃蟹的本土企業,2007年就進駐阿里巴巴國際站,去年通過9710實現跨境銷售585萬美元。“下面我們將根據客戶需求,及時轉變研發方向,拓展產品品類,提高專職運營水平,完善網站建設,進一步提高跨境份額。”公司電商負責人張欣怡說。
自2015年空港產業園成為南通市跨境電商“9610”唯一試點園區以來,通州區區在建設載體平臺、培育市場主體、拓展跨境業態、提升貿易便利、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協同發力,同時出臺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鼓勵政策,從物流、房租、培訓、展會、平臺入駐等方面給予支持,跨境電商業務熱度漸漲,目前,我區備案跨境電商業務企業48家,去年就有24家生產型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并以“9710”模式報關出口,較2021年增加了18家。
授之以“技” 助力企業“揚帆”遠航
位于通州區東社鎮楊港居工業集中區的南通蘇通分離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線下外貿拓展到網絡“出海”的國家高新技術生產型企業,去年年銷售3億元。試水跨境之初,跨境年出口額不超過400萬元。
“剛開始接觸跨境電商,連基本的網站運營和維護都不了解。更不談對跨境電商未來是否看好了。”公司負責人葛紅軍表示。企業需求在哪里,政府工作的落腳點就在哪里。政府部門積極牽線搭橋,邀請阿里巴巴平臺的關務專家和跨境供應鏈渠道負責人,為企業講解跨境電商的實務操作及注意事項。通過授課人員與企業與會對象積極互動,解答了企業在跨境出口備貨、物流、海外倉建設方面遇到的問題。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通州電商迎來了高光時刻,“蘇通分離”也不例外,中東、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國家的訂單爆發,去年跨境出口1400萬,今年以來已達3000萬元,占總銷售額的15%。今年6月,上個月,伊拉克一能源企業向公司訂購了200萬元的塔內件,9月份又訂購了價值1000萬元的配套塔體設備。公司總經理助理沙嘉敏說,這是公司做跨境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預計今年跨境出口將達4000萬元,“下面我們將抓住風口,持續加大一帶一路國家廣告投入包,并在出口產品的基礎上,推出技術出口,力爭跨境出口達到總銷售額的50%。”
整合資源 助力企業拓展海外
搶抓跨境電商機遇,在“一帶一路”發展中乘風出海,創業致富的不止生產型企業。
為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助力全區跨境電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穩步提升跨境電商對外貿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通州區商務局組織跨境電商業務培訓會議。通過邀請南通市商務局、南通海關、區稅務局、中國信保南通辦事處的業務負責人,分別從扶持政策、通關便利化、監管要求、跨境稅收和信用保險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跨境電商的業務培訓很實用,解決了像我們這類生產型企業的困惑,為我們開拓更多新客戶提供了方向,也讓眾多海外客戶能發現我們,體驗到我們產品的高性價比。”南通豐云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季云鳳表示。
南通豐云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批發為主的純電商,既根據海外客戶需求向國內供貨商下單,又為國內供貨商設計的新產品尋找海外買家,客戶從最初的歐美發展到中東、俄羅斯,由到南非,銷售額年均增長25%左右,預計今年跨境銷售1200萬元。季云鳳表示,他們還將繼續開發新渠道,拓展更大更廣的海外市場,力爭明后年跨境銷售1500萬元。
跨境為企業布局新賽道,涌動著勃勃生機。據統計,1-8月,通州區跨境電商出口1462萬美元,同比增長17.6%。通州區商務局副局長嚴衛華表示,下一步,通州區將加大跨境電商培育力度,培訓電商運營人才,多點發力,差異化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引進配套,優化跨境電商生態,整合資源,打造出口強勁引擎,讓更多通州企業借力網絡,加速通州制造的“出海”遠航。
作者:徐艷梅 顧文文 張穎 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