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常州經開:積分制撬動“鄉村治”,“村里事”變“自家事”

今年以來,常州經開區開展文明城市建制村考核和農村環境整治長效管理雙達標建設考核,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月一匯總、一季一調度”壓茬推進。隨著常州經開區文明人居雙達標考核的深入推進,多村利用好積分制這一抓手,動員村民參與環境共治、文明共建,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自家事”,村民從“袖手看”到“動手干”,處處是風景,處處是文明。

勤新村讓村民小組長當上“考官”,按月公布積分考核,村中環境煥然一新;金豐村將積分制兩次寫入《村民自治章程》,兩本“小冊子”帶領村民奔向“美日子”;五一村打造線上平臺,積分從“人工計”到“平臺算”,徹底解放了雙手……

頑疾積壓,環境治理成果“曇花一現”

環境臟亂差,曾是許多村莊的通病。

以遙觀鎮勤新村孫塘自然村為例,面積大、舊房多,外來戶比本地戶多170余戶,曾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后進村”。“外來戶難管理、人心不齊,一些老年人習慣隨手亂扔、傾倒污水,老觀念很難改變。”勤新村黨總支書記周建明說。



勤新村門前屋后煥然一新

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墻、圍四邊,遙觀鎮薛墅巷村曾經旱廁林立,蚊蠅飛、污水流、臭味熏,村民們上廁所只得捂鼻子、踮腳尖。

橫山橋鎮金豐村黨總支書記金文華同樣深有感觸:“前幾年我剛上任時,村道坑洼、河道黑臭、家禽散養,外來戶常到田里大小便,處處是難題。”

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橫林鎮衛星村洋房區,環境雖美,焚燒秸稈、花臺種菜、散養雞鴨等問題也屢見不鮮。

一邊是亟需改變的環境,另一邊是部分村民公共意識淡薄,村委和各級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好幾輪整治下來,亂象還會反彈,難以長期維持。

“村民沒有參與感,自然也難以體會到獲得感。”常州經開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沈霞介紹,緊緊圍繞文明人居雙達標目標,各村正從積分制破局。

積分制,扮靚了人居環境

規矩,首先從“門前屋后”立起。

今年夏天,勤新村以孫塘自然村為試點實施積分制。考評以戶為單位,設置10個基礎打分項,主要圍繞人居環境整治進行計分,例如“門前三包”責任落實到位、垃圾入桶、不散養家禽等,年底給出相應獎勵。考評隊由村民小組長組成,以月為單位計算。

澆筑開裂的水泥地,是積分制推行后的第一件大事。

“風吹日曬,很多村民房前屋后的水泥地開裂,有隱患,不美觀。”周建明介紹,為了動員村民,他向大家保證,村民只需出每平方米40元的水泥材料費,施工費由村委承擔了,“最后,村委花了8萬元施工費,共有15戶村民配合澆筑,每戶出了幾百到幾千元不等,還各自加了1分。”

村民周雪南很活躍,不僅澆筑了家門口25平方米的水泥地,還填上門前的臭水溝,配合村里埋了污水管網,清理了雞鴨棚。“從前一出門就要捂著鼻子走,現在家門口看著舒爽了!”9月,周雪南第一次在基礎分考核中獲得滿分。



村民將旱廁改造為水沖式廁所

旱廁“動態清零”,被薛墅巷村列入積分考核:“不論是出租房、自留地還是樹林地,凡有1處旱廁,每戶村民扣2分。”村民史曙峰是房東,曾把老房子改造成群租房對外出租,所有租戶原本共用1個露天糞坑,需要用臉盆接水沖廁。6月,拿到村委的改造方案,史曙峰主動出錢,把自家旱廁改成了水沖式廁所,“衛生環境改善了不少,租戶們反響很好,而且村委也給了一定補貼。”

衛星村將“秸稈禁燒”列入積分考核,并安排巡邏隊加強引導。村黨總支副書記張志燕介紹,村委負責收集秸稈,運送至周邊的新能源廠統一處理。目前已有多戶村民都拿到了“秸稈禁燒”加分。

在金豐村,積分制被明確寫入《村民自治章程》,村民的“福利待遇”和環境衛生掛了鉤。若村民做出違章搭建、室外散養家禽等《章程》嚴禁的行為,就無法享受春節慰問、重陽慰問、優秀學生獎勵等7項福利,整改到位才可恢復。



兩版《金豐村村民自治章程》

“以前轉村頭一天能拍到6、7張環境問題照片,現在兩三天都拍不到1張。”金豐村“環境找茬員”孫建林自我調侃:“這個‘失業’,可是喜事!”

“通過獎懲制度,積分制激活了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沈霞表示,各村正在探索積分兌換的多種獎勵方式。

考核升級版,平臺智慧化

積分制,不僅對標人居環境,也考核鄉風文明。

除了掛鉤人居環境的10個基礎打分項,勤新村還設置6個掛鉤鄉風文明的加分項,例如簡辦紅白事、捐獻物資、好人好事等。上個月,村民周新剛給村里的“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捐了款,一下子就加了5分。“有了積分制,大家做好事動力更足了,都覺得面上有光。”周新剛說。

從“環境美”邁向“心靈美”,金豐村這兩年推出了升級版的《村民自治章程》,新增了“文明行為”類目,設置志愿服務、見義勇為、無償獻血、扶困救濟等加分項。憑借積分,村民還能參與金、銀、銅文明戶評比。

金豐村村民俞仁松和老伴、孫女都是村里的志愿者,女兒和女婿每年都會參加義務獻血,一家五口的積分達119分;第二村民小組組長陸文勇自發當起“園丁”,為34戶村民的自留地澆水,他已經積累了95分……

橫山橋鎮五一村更是打造智慧平臺,賦能積分制。



張立指導村民使用“數字五一”小程序

“以前村干部要挨家挨戶巡查,進行手動積分,人手不夠,村干部負擔也大。”五一村黨委書記徐潔一直試圖解決事少人多的難題。

早在2021年,五一村推出“數字五一”小程序,將積分制從線下“搬”到線上,開發“隨手拍”和“我要幫忙”模塊,方便村民上報公共環境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破損、違章搭建等問題。

今年5月,五一村村民夏仁軍發現一輛滿載建筑垃圾的車駛入姚潭灘自然村,“隨手拍”上報到小程序,村委立刻聯動城管部門,阻止了這起偷倒建筑垃圾行為。夏仁軍因此拿到了10分,還有200元獎勵金。

“數字五一”平臺管理人張立還計劃對積分兌換方式進行升級:“從前村民可以兌換大米、玉米油等生活用品,現在村委正制定新機制,將來還可兌換法律咨詢、心理輔導、讀書沙龍等服務,真正實現‘以文明換文明’。”

有了五一村、金豐村的良好表率,目前,橫山橋鎮正開發全鎮積分制小程序,把各村村民的信息錄入鎮級總平臺,構建信息“一張網”,繪制治理“一張圖”,為鄉村發展添“智”提“質”。積分制的探索,還在持續進行。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