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主要血管幾乎“癱瘓”、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低心排綜合征…… 前不久,這名危急的患者被江蘇省中醫院收治,經過多學科無縫銜接,“硬核”醫護團隊一次次搶救,30個日夜不放棄,最終創造了“心”奇跡!
胸悶氣喘 急診拉響警報
“我這條命是省中醫院給撿回來的。”說起自己九死一生的經歷,62歲的石先生心生感恩。
時間回到10月14日(周六)中午。像往常一樣,專家們上完門診準備下班。此時,急診科副主任徐順娟和竇莉副主任醫師向相關專科打去急會診電話:一名危重癥心臟病患者,感到氣喘不上來,呼吸困難,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原來,今年62歲的石先生,半個月前突然感到胸悶氣喘,活動后加重,當時以為是肺氣腫發作,在附近醫院就診后效果不明顯。10月14日上午,胸悶氣喘加重,胸口隱隱作痛并出現呼吸困難。家里人趕緊將石先生送到了江蘇省中醫院急診搶救室。“患者來時坐著輪椅,盡管神志尚清楚,但胸悶氣喘癥狀非常嚴重,脈氧飽和度只有89%,心率持續加快,血壓不斷降低,呼吸30次/分,呼吸循環不穩。”急診科張峰醫生介紹,患者心電圖顯示患者出現心肌缺血,考慮急性心肌梗死,同時血氣分析還提示氧分壓只有60左右,此時患者已經合并呼吸衰竭,而且進行性加重。
情況緊急,急診科主任郭濤帶領醫護團隊,快速反應,立即為患者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并給予補液擴容以及抗血小板、升壓藥物等治療,同時聯系心內科會診,考慮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需要行急診冠脈造影。
危機重重 多學科與時間賽跑全力救治
為了進一步明確心肌梗死病變位置,抓住“罪犯血管”,心內科副主任王令諄、副主任俞鵬和盧鑫立即趕到急診,并在急診DSA室給患者進行了冠脈造影術。術中,發現石先生心臟主要供血血管都出現了嚴重狹窄,說明患者患有冠心病,而且是最嚴重的形式,必須通過介入或搭橋手術及時治療。
患者心臟隨時可能停跳,急診、心內科團隊于是緊急聯系心胸外科、ICU等多學科在手術臺上進行了緊急會診,考慮到患者還有二尖瓣重度反流、嚴重心功能不全,生命體征極不穩定,如果此時進行急診搭橋手術,風險太大,死亡率較高。
經討論并與家屬商議后,決定先由心胸外科葉生愛主任醫師在臺上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術程順利,術后患者被送入急診EICU進一步觀察治療。
精心呵護 醫生成功搭建“生命之橋”
急診科李津金副主任醫師介紹,石先生住進急診EICU 后,雖然看似病情在心臟機械輔助設備、呼吸機的維持下暫時穩定,然而,醫護人員心里很清楚,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生命之橋”一天沒有搭建,就隨時可能拉響警報。為了隨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急診科郭濤主任帶領團隊馬上建立了專門的患者管理微信群,管床醫生們定時通報患者病情,心胸外科葉生愛主任全程參與指導討論,經過急診EICU醫護人員10天左右的精心照料和綜合治療,石先生的身體狀況慢慢恢復,終于可以承受冠脈搭橋手術。
10月24日,石先生由急診EICU直接轉送到手術室,葉生愛主任醫師帶領心胸外科手術團隊此時正在手術室嚴陣以待。在手術室醫護的全力配合下,葉生愛順利為患者在全麻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搭橋手術,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通過手術讓心臟搏出的血從主動脈經過所架的血管橋,跨過狹窄或梗阻的冠狀動脈到達缺血心肌,從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一般人血管閉塞3處就很嚴重了,石先生血管閉塞有6處之多,我們為他搭了6條血管橋。”葉生愛感慨道。
雖然搭橋手術很順利,二尖瓣重度反流也明顯減輕,然而新的危機再次突顯:術后并發癥、感染等相繼出現,石先生術后沒幾天出現了“嚴重低心排綜合征”,患者心率增快、脈壓變小、血壓下降、四肢發冷,蒼白發紺。低心排綜合征是術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石先生再一次瀕臨死亡邊緣。葉生愛主任團隊和ICU團隊,針對患者病情使用了超大劑量去甲、腎上腺素等,術后第四天患者順利撤掉呼吸機,術后一周順利撤掉球囊反搏,石先生的病情在一天天好轉。
生死博弈再上演 終化險為夷
撤完球囊反搏不久,11月1日,石先生開始發高燒,這讓醫護人員猝不及防。ICU團隊迅速做了床邊心臟彩超,患者出現張力性氣胸,命懸一線。最好的方法是再次開胸徹底清理血腫及積液。“患者剛剛經歷這么大的手術,如果再次開胸,身體難以承受。”葉生愛考慮再三,決定再冒一次險,在床邊從患者切口下段進入,以清除血腫積液,保證患者整體病情穩定。
當晚,患者又出現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化驗檢查大便真菌,同時伴出血,發熱畏寒,血壓不穩,心率加快,一度陷入休克狀態。醫護團隊考慮患者并發感染,病情再次起伏,隨時可能惡化而死亡。緊急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周賢梅主任會診,周賢梅主任檢查患者病情后,當機立斷,決定換用抗生素,并對部分藥物加量,同時血液科等會診后針對大便真菌出血問題,也給予了相應的治療指導。11月15日,經過醫護30個日日夜夜的奮力救治,數次的鬼門關生死博弈,終于,石先生獲得了新生!
據了解,綜合疑難危重癥的診療技術水平是一個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近年來,江蘇省中醫院高度重視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圍繞人民健康需求,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救治為重點,聚焦疑難危重癥疾病,建立了多學科團隊合作救治模式(MDT),組建了一支高效、專業的救治團隊,多學科緊密協作,為患者提供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和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此例石先生的成功救治,是江蘇省中醫院多學科團結協作的具體實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醫院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醫院發展要求,緊盯患者實際需求,持續提升綜合診療能力,不斷攀登學科發展高峰,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呂東嶺教授說。
通訊員 馮瑤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