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街”續文脈 | 此處最江南

【編者按】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作出“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但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的重要指示。11月29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決定,這是該領域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

江蘇保有全國最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及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延續歷史文脈、保持特色風貌等方面成效斐然。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江蘇省住建廳開展“‘街’續文脈”融媒體行動,多路記者實地尋訪,查規劃文件、與居民對談、探煥新模式,并采訪了規劃設計名家阮儀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東南大學教授朱光亞、同濟大學教授章明、張謇嫡孫張緒武等,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視角聚焦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改造,提煉與展示名城保護的江蘇探索。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在蘇州古城東北隅,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內,見窄巷青石、聞吳儂軟語。

行走其間,仍能清晰觸摸千年江南脈動。

蘇州市姑蘇區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工作站站長 阮湧三:

我叫阮湧三,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就出生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鈕家巷。

我哥哥叫阮儀三,是同濟大學的教授。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保護,是我哥哥1997年主動請纓,說“這個街區的規劃我來做吧”。

你要到蘇州來、到平江路來,你就到小巷子走一走,在巷子里看一看它的小橋流水,看它的陸河平行,“看”深宅大院里傳出來的古琴的聲音、傳出來的評彈的聲音,看看老大媽、老大爺在拿著扇子乘涼的時候說說家長里短……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江南水鄉的風光。

阮湧三:

我們看到的這面墻,是當時我哥哥阮儀三在整治平江路時候,他在做街景規劃的時候,特意關照留下來的。

為什么呢?

我們看到,最前面的那一塊,叫“空斗墻”;到這邊的,叫“疊砌墻”;上面還有上世紀70年代的紅磚墻。我們從這片墻上可以看到時代變遷,看到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法的變化,也看得出我們平江路的歷史滄桑。

阮湧三:

“水井”在我們江南,不光是人們生活的資源,也是一道很好的風景,也是一個很好的歷史的記載。

我們蘇州現在已經把水井這一類構筑物,我們不能叫它建筑物、要叫構筑物,列入古建筑保護的法律當中去了。

水陸并行,河街相鄰。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整體布局與宋代《平江圖》基本一致,是蘇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

阮湧三:

粉墻黛瓦、高低錯落,這些我們的古城的風貌始終保存著,所以有一句話叫“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

一條平江路,邊上一條平江河,當中還有很多支巷,朝西有9條巷、朝東有8條巷。

可以說,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就是整個姑蘇城風貌的縮影。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阮儀三:

蘇州古城它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格局。它不光是明清以來,可能宋元明清以來,都維持著原來的古城格局。

你保護歷史街區,保護什么?

保護它的歷史的風貌,保護它的歷史的遺存,保護它的歷史的真實性。

阮儀三:

平江路有平江路的特色。平江路是蘇州沿街沿河以住宅為主、商業為輔的歷史街區。我們原汁原味地留存,“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地留存。

所有的歷史老街,修的話都要原樣原修。它的特色風貌要留存,人們的生活要改善,這樣才能既有歷史風貌、又有新舊對比的城市風貌。

像蘇州平江路上,我們的那些歷史的遺存都在。“富潘”的家也在,“貴潘”的家也在,汪氏義莊、董氏義莊都還在。汪氏義莊留下來的歷史構建——水牌樓,我們也把它原樣修復了。

所以我們提倡在歷史街區修繕的時候,要注意“四性”的原則,即原真性、可讀性、可持續性、整體性。

阮儀三:

平江路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具有后勁的。它是能夠把這些歷史的場景,在現代生活的需求上加以再現、加以提升的。

千年歲月,沉淀江南風韻;

煙火氤氳,古巷重換新顏。

在這里,

搖一把蘇扇,聽一曲評彈;

或泛舟河上,或漫步街巷。

何處品江南?

此處“最江南”。

總策劃 雙傳學 顧雷鳴

總監制 高坡

策劃潘青松 王曉映 薛穎旦

統籌 王宏偉朱威

本集編導 丁叮 曹陽

文案 丁叮

攝像曹陽 王瑞楓

剪輯 曹陽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