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句容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內,人們緬懷先烈、聆聽革命故事;在李塔村的壹號兵站里,游人透過歷史風云,沉浸式體驗“烽火李塔”……
1938年,陳毅、粟裕等率領新四軍東進,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這是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全國開辟時間最早、堅持最久的抗日根據地之一,7000多名英烈長眠在這片紅色熱土上……
如今,這片熱土在紅色旅游的帶動下,不斷煥發新活力。近年來,茅山風景區深挖紅色旅游資源,進一步加強革命遺址、革命文物的修繕、保護和利用。目前,當地的紅色旅游、研學、培訓等紅色產業已初具規模。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宣講和傳承好紅色文化,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茅山風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老區群眾不僅依靠紅色旅游共享發展紅利,還因地制宜推動“綠色產業”綻放出旺盛生命力。
今年,茅山風景區上桿村中藥材種植基地里的300畝山梔子迎來豐收,農戶們在山梔子林中來回穿梭,處處都是采收的忙碌身影。山梔子作為天然色素梔子黃的原料和傳統中藥材,廣泛用于天然色素提煉、釀酒、食品、醫藥等領域。畢清江今年種植了20畝山梔子,據他介紹,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種植戶省去了銷售的煩惱,收入十分穩定。“今年畝均效益在4000—5000元,20畝山梔子收入有望達到10萬元。”
茅山地區享有“天然藥庫”之美名,是江蘇省道地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據調查,當前在茅山地區能采集到的中藥材就有300多種。其中,茅蒼術、太保黃精、白芷、太子參等都是品質較好的中藥材。近年來,茅山風景區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產業,截至目前,當地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3000畝。
除了中藥材,香飄四溢的茶葉也給老區民眾帶來收入增長點。位于茅山深處的李塔村生態環境優越,境內有茶園2000多畝,村上90%以上的農戶都種有茶葉。近年來,該村通過新建茶葉加工廠,引進現代化的茶葉生產流水線,不僅解決了茶產業“加工難、利潤薄”的發展難題,還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小小的茶葉飄香十里,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尋香而來”。為將流量變現,這幾年,李塔村先后建起了精品民宿、露營基地、影視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
“紅綠”融合譜新篇。“茅山優質的資源不僅吸引了康緣養生谷、洲際酒店等一批康養企業投資落戶,頂宮觀日、煙雨軒、依山傍水等一大批精品民宿也紛紛圍繞茅山打出‘養生牌’。”茅山風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進一步統籌規劃,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多層次、個性化、品質化的旅游消費需求,為老區發展增活力、添動力。(潘雪芹 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