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依托數字化思政交互系統,學生可以沉浸式體驗新式教學,激發無限的想象力;在鄉村,1856位村民收到了村里發放的全國首筆農村數字人民幣股金,數字賦能讓鄉村“智治”再上新臺階;在社區,互聯網行業黨建陣地用網絡串接起企業、市民,網絡安全、網絡宣傳、網絡服務走向立體化和深入化……
近日,由江蘇省委網信辦、省工信廳主辦的“乘數而上譜新篇——江蘇網絡強省調研行”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蘇州。來自中央新聞網站和省、市重點新聞網站記者調研了蘇州市職業大學、蘇州數字金融體驗中心、馮夢龍村和太倉互聯網行業黨群服務中心,感受網絡強省中的“蘇州力量”。
數字化助力職教高質量躍升
近年來,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提效增速,職業教育之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顯。如今,職業教育數字化逐浪潮頭,變革腳步不斷加快。
當數字化碰撞上“大思政課”,技術與思政的深度交融摩擦出新“火花”。在蘇州市職業大學數字化思政沉浸式交互體驗中心,一堂特殊的思政課正在進行,學生掃描課桌上的二維碼,實時發送彈幕,與教師互動。
“與傳統的思政課相比,這樣的方式能提起我的興趣。”學生陳子嚴告訴記者,在課堂中,老師會配合數字資源庫中海量的黨史、科技、軍事、文化等數字資源,借助虛擬現實,打造跨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多人交互體驗、全息投影等,為學生們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
“推動全民數字素養的提升,學校積極構建以全民數字素養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落地場景,希望將數字技能教育與實際工作、生活需求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蘇州市職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字人民幣引領城鄉新生活
斷網情況下,手機碰一碰就能完成轉賬;將塑料瓶扔進再生資源回收箱,可直接換錢......在蘇州,數字人民幣正加速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流通。“數字人民幣通過數字錢包進行點對點的價值轉移,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性,支持離線網絡支付,并且沒有手續費。”蘇州市相城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傅楊介紹。
2019年,蘇州入選全國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正式展開試點。全國首筆公務員發放數字人民幣交通補貼、首筆數字人民幣人才專項貸款、全國首次實現無網無電支付在公交領域的應用……多個首發場景領跑全國,在政務服務、生活繳費、醫療衛生、餐飲娛樂、交通出行等領域實現應用場景全面開花。
在相城區馮夢龍村,自助售賣機、垃圾分類數字人民幣兌換機等服務設施隨處可見,幾十家商鋪開通了數字人民幣支付渠道,便于文旅消費。數字經濟悄然改變著農民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們都以現金等傳統方式給村民發放股金,時常會遇到丟錢或者假幣的糾紛。”馮夢龍村黨委書記黃學涵回憶,“使用數字人民幣發放后,工作流程簡化了,村民尤其是一些老年村民的生活也更加方便。”馮夢龍村黨委書記黃學涵告訴記者,現在,村民的水電費、話費等便民服務都可以用數字人民幣的形式繳納。
黨建引領,建起“云上家園”
“這里就是我們的‘云上家園’,給我們年輕人搭建了一個很好的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平臺,并提供一系列貼心服務。”
走進太倉互聯網行業黨群服務中心,咖啡區、會客廳、會議室等功能空間滿足了部門、高校、互聯網企業交流、學習及商務會談等需求;智創沙龍區域常態化開展網絡文化交流、講座沙龍、互聯網就業創業實訓等活動;青春直播間、企業直播間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直播服務,也向黨員群眾提供專業直播技巧的學習平臺;在數智未來體驗中心,黨員群眾可以體驗虛擬現實、智慧家居、光寬帶等最新數字技術……
作為蘇州首個互聯網行業的黨群服務中心,這些不同的功能區,既顯專業性,又具特色亮點,既是產業孵化空間,也是互動交流平臺,還是服務資源對接的橋梁。
當天,采訪組一行了解太倉市互聯網行業黨群服務聯盟體制機制介紹,觀看黨群服務聯盟和中心宣傳片,聽取太倉傳統電商轉型、殘障人士電商創業、數智未來中心和信息化建設、太倉政務資源自助超市等情況匯報。
“太倉以社區為單位把網絡串接起來,筑巢引鳳的方式給大家提供更為真切、更為深入的服務,每個點都透露出政府為民著想,把網絡安全、網絡宣傳、網絡服務等內容做到了深入化和立體化,我覺得很值得在全省推廣。”省政協委員、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嚴寶平參觀后表示。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互聯網的陣地越來越廣闊。在蘇州,人人向“網”的“蘇式生活”正在鏈上云端,未來,也將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