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3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在會上介紹,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边@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來之不易。2023年的糧食生產經歷了多重考驗,既克服了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災害影響,還經受住了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等風險挑戰。糧食產量延續好形勢,背后是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抓牢的堅定決心,也離不開茬茬壓緊,環環緊扣的辛勤耕耘。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帶領億萬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2023年糧食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大豆面積1.57億畝,連續兩年穩定在1.5億畝以上,產量416.8億斤、創歷史新高;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邁上2億畝臺階……事實證明,糧食連年豐收、供應充裕、市場穩定,離不開全力以赴攻難關、破難題的韌勁,也為夯實“三農”基本盤、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
糧食是產出來的,糧食產量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糧食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守住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夯實糧食穩產增產的耕地基礎。另一方面,不斷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更多現代生產要素不斷向田野集聚。讓科技的沖勁帶著種子破土,把實現糧食穩產與農民增收互促為目標,讓一系列穩預期、增效益的好政策落實落細。事實證明,只有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農戶多種糧、種好糧,才能把會種地變為“慧”種地,才能讓更多“望天田”變成“噸糧田”,也能共同為鞏固和提高糧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謀全年、看長遠,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把“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必須把保障糧食安全這根發條擰得緊而又緊。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業科研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勇攀農業科技高峰。將豐收的力量藏在大地深處,讓一個又一個穰穰滿家的豐收景象變為生動現實。
糧豐農穩,中國完全有能力、有底氣、有條件端穩端牢“飯碗”,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筑牢基礎。(文/施帥杰 漫畫/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