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江南北的年味濃濃,各地年貨市場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采辦年貨的熱情也逐漸高漲。
自古以來,辦年貨就是春節必有的儀式感。古時候,人們把辦年貨叫趕年集,是一年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商貿活動。置辦年貨的習俗最早或可追溯至漢,后流行于宋,盛行于清?!稏|京夢華錄》就記載了當時人們辦年貨的場景:“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以備除夜之用?!?/p>
在許多人的記憶里,年貨就是“瓜果糖茶”“三轉一響”,買年貨就是在大街小巷里“扎堆采購”,在超市、菜場里“大量囤貨”。
如今,年貨有了新模樣,從地方特產到海外洋貨,從高品質生活物資到多樣化文化消費花樣迭出、“硬貨”滿滿,買年貨的風俗也催生出熱力十足的“年貨經濟”。
在“年貨經濟”中,我們可以感知消費的強力脈動。各大商超年貨禮盒、年節飾品組團“上新”,年貨市集上“硬貨”滿滿,電商平臺的年貨節玩出“新花樣”,花卉市場人頭攢動、接連“爆單”……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也升騰著消費信心。
透過“年貨經濟”,我們可以嗅到不一樣的“年味”。如今買年貨,不僅要有傳統的燈籠、窗花,還要有創意十足、造型別致的非遺產品、年畫商品等;準備年夜飯,不僅要有熟悉的家鄉味道,還要有天南海北的不同風味;買年貨不追求“囤量”,更偏向“求質”等??傊?,濃濃年味里多了幾分“年輕態”,也蘊藏著消費升級的新潛力、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從桃符、屠蘇酒,到“瓜果糖茶”“三轉一響”,再到如今花樣百出的各類年貨。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但綿延千年的習俗魅力不減,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如一。(文 沐風 圖 錢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