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燈塔照航程。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又一次聚焦,再到這次全國兩會上共商國是時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出明確要求、做出深入闡釋、指導發展實踐。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飽含著對江蘇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對江蘇人民的關懷厚愛、對江蘇發展的殷殷厚望。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把總書記對江蘇工作最新指示精神同歷次對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起來學深悟透,從“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等關鍵詞中深刻領悟賦予江蘇的殷切期望,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把握“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決扛起國家科技創新格局“第一方陣”使命。新質生產力就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力,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總書記要求江蘇“四個走在前”,科技自立自強置于“四個走在前”之首。就在不久前,我國首次在9900米深度取出巖石樣品,特深井自動化鉆機部分關鍵配套,就由江蘇企業研制;從天舟六號發射到神舟十六號、十七號飛船升空,微波組件、芯片等“江蘇能量”為中國航天保駕護航。一系列科創新突破,撐起了江蘇科技創新高度。我們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動力,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更加注重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更加扎實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更加扎實地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讓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源源不絕。
把握“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具備“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勁頭和胸襟。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到更好發揮經濟大省的輻射帶動力……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談到的這些要點,都同發展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要求我們要有更寬廣的全球視野和國際眼光,以扎實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堅定扛起經濟大省“真正挑起大梁”的責任擔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
把握“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以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正如總書記所強調的,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這就要求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釘子不釘牢錘子不松手態度狠抓落實,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黨員干部表率作用引導激勵廣大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能創造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不斷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