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閉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等會上“熱詞”引發會后無盡思考: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江蘇省及全省各地紛紛第一時間舉行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會議,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等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并就學習貫徹作出部署安排。
春潮涌動,向“新”前行。江蘇各地圍繞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正切實把全國兩會精神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際行動。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必須一手抓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3月15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南京宣講全國兩會精神并調研時,提到這些關鍵點。
關鍵一年,千帆競發。這一周,江蘇大地春意盎然。
低空經濟是產業發展新賽道,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前景廣闊。南京的低空經濟產業在浦口、臨空經濟示范區等區域初步形成了集聚態勢,正處在快速崛起的關鍵期。3月14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開展“服務企業·面對面”活動,圍繞發展低空經濟與相關企業、業內專家和有關部門座談。她表示,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壯大產業規模、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使低空經濟成為南京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
就在前一天,南京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努力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會上提出,要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堅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發揮高校院所、科創平臺、產業基礎等優勢,加快完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體系,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望遠山而力行。3月14日至16日,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市長潘國強率黨政代表團先后赴合肥、杭州、湖州、蘇州、無錫五個城市學習考察,學習借鑒兄弟城市在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園區規劃、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好理念、好經驗、好做法,深化交流合作。“一次思想解放之行、交流合作之行、奮起直追之行”,揚州當地媒體這樣定義全國兩會后的這次“串門”。
兩天半時間,看了3省5市16個點位,代表團對高質量發展的航向更加明確,表示將潛心學習借鑒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在學習中對標,在對標中找差,在找差中謀劃,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實干爭先,努力書寫揚州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緊扣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要求,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市長盛蕾帶隊,3月14日專題調研長三角交通中軸建設情況。陳金虎表示,要以更高站位謀劃交通規劃,突出更大格局,充分發揮常州“一點居中、兩帶聯動、十字交叉、米字交匯、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大格局,深化各專項支撐規劃和課題研究,全力推進長三角交通中軸建設。
到企業車間看產線、問訂單,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3月14日,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在盱眙縣調研工業經濟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時表示,要堅持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推進新型工業化融合并進,持續聚焦推進重特大項目攻堅突破,為淮安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筑牢支撐。次日,史志軍又到淮安區調研電子商務工作,提出要堅持以新質生產力驅動高質量發展,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既要注重規模,更要注重效益,加快現代服務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成為淮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于民營經濟發展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
3月13日,連云港市委書記馬士光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針對現場提出的政策扶持、人才招引、金融支持、完善配套、降本增效等問題,一一作出回應、進行現場交辦。會上圍繞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表態要傾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定信心、攜手共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更強民企力量。希望民營企業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創新賦能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