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回基層》,一起走近全國人大代表張強和姚路路,看他們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等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到供電和“三農”一線。
【張強:做好傳幫帶 踐行“工匠”精神】
在國網泰興市供電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人大代表張強第一時間把班組同事召集起來,用最接地氣的話講解大家最關心的新質生產力、大國工匠、惠民政策等兩會焦點話題。作為一名在供電搶修崗位上工作三十多年的電力人,張強先后取得實用型國家專利5項,被同事譽為“一線創新第一人”。今年,張強啟動了“智能機械臂”技術的落地工作,打算進一步提高帶電作業的安全性和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泰興市供電公司六級職員張強告訴記者,總書記說,大國工匠是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自己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更加積極發揮先鋒引領作用,以“滿格電”的熱情輸出“不間斷”的能量。
國網泰興市供電公司職工張毓琳說,聽了張強代表對全國兩會精神的傳達,自己感到十分振奮,將全面提升業務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電網力量。
【姚路路:深入三農熱土 助兩會精神落地見效】
全國人大代表姚路路一回到宿遷,便立刻投身于漁樵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作,為鄉村振興接續奮斗。在耿車鎮的多肉養殖基地,她不僅宣講了兩會精神,還現場解答農戶們關心的熱點問題。目前多肉市場趨于飽和,基地已引進藍莓新品種,正在進行試驗。總書記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更加堅定了種植戶們推動農業創新的決心。
江蘇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說,聽了兩會精神的宣講,深感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論述與我們的轉型之路息息相關。我們將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種植技術、品種改良、市場營銷等方面都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提高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宿遷經開區漁樵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路路告訴記者,將把會議精神落實到本職工作中,在農業經營模式創新上繼續發力,帶動更多百姓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元 王碩 泰興臺 宿遷臺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