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13歲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害案,令人震驚。從警方公布的案情來看,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是留守兒童,父母均在外務工,他們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如何管理好、教育好留守兒童,讓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值得我們深思。
數據表明,2023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高達1550.56萬。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長年累月缺失關愛,留守兒童容易出現情感淡薄、敏感多疑、易焦慮等心理問題。由于缺少父母管教和有效的近親屬監護,有的留守兒童淪為“脫韁野馬”,加之受社會上不良環境影響以及手機游戲的不良侵蝕,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發生率偏高,嚴重者還構成違法犯罪。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不讓留守兒童淪為“脫韁野馬 ”,父母是第一責任人。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父母雖然在外打工,但不能疏于對孩子的管教,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利用電話、書信等形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溫暖。父母外出打工,許多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作為日常監護人,爺爺奶奶也要盡到管教之責,不能對孩子一味溺愛。要與孩子的父母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映孩子的學習態度,特別要關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狀況,引導孩子形成優秀的性格及品格,努力為孩子的成長打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還應在多部門合作上下功夫。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留守兒童教育關愛保護工作內容責任制,定期對留守兒童精神需求以及權益保障程度開展評價,改善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引導,讓家長和日常監護人以線上或線下的形式,學習家庭教育理念、學習管理留守兒童的方法策略;村級組織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結合實際,搭建專門為留守兒童成長服務的工作平臺,因地制宜建設一些適合留守兒童活動的陣地,積極開展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游戲和益智探究活動。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關愛和保護留守兒童,為他們撐起了一片清澈、廣闊、自由的成長藍天,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祖國的每一個花朵都在社會的溫暖中盡情綻放,是全社會的責任。
(孟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