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3月12日,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過速試驗圓滿完成;3月15日,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成功貫通,創造了國內獨頭掘進距離最長的穿海高鐵盾構施工紀錄;3月16日,甬舟鐵路富翅門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開工,標志著甬舟鐵路全線重點工程全部開工建設……穩投資、促發展、強信心,當前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注入持續動力;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工地,映照出發展建設的澎湃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振全社會發展信心,黨員干部首先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重大工程建設,涉及眾多上下游行業企業,不僅能發揮穩投資的重要作用,還能有效促就業惠民生。爭分奪秒“抓緊干”,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強的是信心,促的是發展,贏的是未來。
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對投資和就業帶動效應強,在擴內需方面效果顯著。同時,重大項目投資可補齊重要基礎設施與新基建短板,推動我國在能源轉型、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化等領域不斷加大創新投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結構優化。國家統計局3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3%,比去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的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2.1%,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8個百分點,大項目帶動作用明顯。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調結構力度加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應該看到,重大工程項目亦可促進科技創新。江蘇常州市,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建設繁忙,全力沖刺4月底主航道橋邊跨鋼梁合龍。重大工程在攻堅克難、奮勇爭先中攻破關鍵核心技術,在技術、工藝、材料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實現諸多突破,有力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各地在建的重大工程,既事關國家長遠發展,也給人民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實施老舊小區危舊房屋更新工程,持續改善縣級醫院設施條件,扎實推進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至2月,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2.7%和13.7%,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民生項目,一大批基礎設施抓緊落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沒有等出來的成功,只有干出來的精彩。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挑起“重”擔,向“高”發展,突破一個個難題,勇攀一座座高峰,一定能讓更多重大工程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書寫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