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設經營主體3273萬戶,同比增長12.6%。其中,新設企業1002.9萬戶,增長15.6%;新設個體工商戶2258.2萬戶,增長11.4%。(3月14日人民日報)
經營主體是我國經濟運行的“細胞”,“細胞”拔節生長,經濟發展更有動力。我國經營主體持續提質擴容,“增”勢強勁,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活力,更增強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信心、底氣與動力。
經營主體是各類經濟活動的實際參與者,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規模龐大、活力澎湃的經營主體。2023年,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交出了經營主體增“體量”強“體質”的亮眼答卷,是中央到地方,持續發力,不遺余力,上下努力的結晶。從“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進一步引導經營主體強信心、穩定社會預期”,到推出“金融支持”“市場監管”“便民辦稅”等政策組合拳,一系列舉措應出盡出,讓各類經營主體發展預期更穩、信心更強,促進了經營主體花開滿園,欣欣向榮。
經營主體如同一棵棵樹,要生存發展、成長壯大,就需要陽光、水和空氣一樣的營商環境,好的營商環境對經營主體來說不可或缺。營商環境好,則市場信心穩,企業干勁足,經濟發展就會更有活力。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持續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群眾和企業獲得感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只有以一流營商環境的打造,解決制約各類經營主體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才能促進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萌發壯大,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強大活力。
培育經營主體就是托舉燦爛明天,壯大經營主體才能贏得美好未來。只有以日漸壯大的經營主體規模,持續增強的經營主體實力,讓他們秀出成長“肌肉”、展示向上力量,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結出累累碩果,才是根本所在。面對涉及范圍廣、政策鏈條長、工作環節多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協同,形成合力,考慮各類經濟主體的特點,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推動各項優惠政策精準直達,切實彌合政策落實中的“溫差”“時差”“落差”,全鏈條精準發力,全生命周期扶持,助力經營主體破壁壘、強信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準定位快速成長,蒸蒸日上。
經營主體“增”勢成績鼓舞人心,但各種挑戰仍需有效應對。只要我們知難不畏難,迎難開新局,厚植經營主體成長“沃土”,確保經營主體“量”“質”提升,活力澎湃,就能促進中國經濟贏得美好未來。(日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