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主題,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對于江蘇下一步如何著力,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這一問題,許昆林表示,總書記賦予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這一目標定位,對江蘇來說,既是重大責任,也是光榮使命。江蘇將堅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牽引,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新聞發布會現場 劉健 攝
“首先是抓基礎研究。”許昆林介紹,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和人才集中的優勢,加強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省財政今年新設立基礎研究專項資金,今年規模達到24.8億元,重點支持全省實驗室體系建設,開展一些重大基礎研究。目前,江蘇獲批牽頭建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已經達到35家,還在積極爭取今年突破40家。今年還將設立“應用基礎研究特區”,依托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高水平建設省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基礎三個研究中心,實施40個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根植從0到1的原創力策源力。
△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
二是抓產業升級。一方面,將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構建未來產業體系,在新領域新賽道上搶占制高點。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著力鞏固擴大傳統產業優勢。
許昆林現場舉了一個例子:蘇州有一家傳統的鑄造企業,通過大數據決策分析、智能化改造等,智能鑄造示范車間自動化的程度超過90%,產品定制的周期從7天減少到半天,人均生產效率提升了221%,同時還牽頭建立了鑄造產業園,引領鏈上中小型傳統鑄造企業綠色化轉型。
三是要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去年江蘇專門制定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0家,總數達5.1萬家,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795家,有效期內累計1474家。此外,江蘇還將研究出臺一批增量政策,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力爭今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能夠達到5.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家。“只有企業創新抓好了,全要素生產率才會大幅度提升,才能夠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許昆林說。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鹿偉 徐紅艷 徐蘇寧 盧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