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發布《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印發《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為各地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提供了“路徑圖”“施工表”,標志著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建設數字中國,數字鄉村不可或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越來越多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三農”服務各個環節,鄉村的種植、養殖、加工、營銷的數字化改造正在有序推進并不斷完善,智慧農田、智慧牧場、智慧大棚等新型農業生產載體建設蔚然成風……隨著數字鄉村建設步伐的不斷深入,數字化浪潮正深度浸潤萬千鄉村,廣袤田野上奏響數字時代“田園牧歌”。
因“數”而謀,夯實大國糧倉“壓艙石”。倉廩實,天下安。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豐產豐收,凝聚著幾代人的辛勤耕耘,折射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已經超過25%。隨著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越來越多農民擺脫了“一腿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模式已逐步成為農業發展新引擎,推動糧食生產有“智”有“質”。端穩中國飯碗,保證糧食安全,領先的農業科技是最大的底氣。只有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賦能作用,必能贏得糧食安全的戰略主動,讓大國糧倉的支撐保障越來越堅實。
乘“數”而上,鋪就產業融合“致富路”。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科技現代化與數字技術密不可分,數字化和產業的深度融合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當前,數字要素正改變著農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農產品和工業品雙向流通、電商基礎設施不斷加強,2023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49萬億元,農村電商、直播帶貨、鄉村旅游等繁榮發展。從構建加工廠、倉儲、物流、電商平臺一體的生態循環圈,打通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產業鏈,到通過數字化貿易、提高產業附加值、形成新興產業、重塑產業需求端等途徑,為“鄉土氣”的資源賦予新內涵、新名片,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數字鄉村建設,為農民群眾帶來了沉甸甸的收入大禮包,也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向“數”而行,按下鄉村善治“加速鍵”?!爸卫碛行А笔青l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要求之一,同時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鄉村的廣泛運用,不僅深刻影響著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為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了高效的創新路徑。無論是大力推廣“互聯網+黨建”,讓廣大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還是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不斷深化信息惠民服務,再或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數字賦能鄉村治理,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了鄉村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治理內容的精細化,治理理念的人本化,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鹽城 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