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大運河申遺10周年交出生態答卷 “好地方”揚州逐“綠”前行換新顏

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大運河是一條經濟走廊,也是一條生態走廊。10年間,作為運河長子的江蘇揚州如何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從工業重鎮蛻變為運河新貴,揚州江都區樊川鎮的“涅槃重生”是縮影也是答案。


古鎮樊川(1).jpg


30年“崛起”,從江都的偏遠鄉鎮躋身“鋅業之鄉”;3年“清零”,關閉沿河一公里所有氧化鋅化工企業;4年“重生”,富民產業“騰籠換鳥”,累計投資2600萬元建設古運河生態河道……這是樊川鎮闖出一片“鋅”天地的“成績單”,也是運河長子揚州10年間厚植生態底色的生動縮影。

開“鋅”天地

支柱產業面臨“壯士斷腕”

千里運河,迤邐穿行,流經江都樊川的邗溝東道列入大運河遺產保護。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沿河小鎮樊川和金屬“鋅”結緣。當時,在上海務工的樊川人發現了商機——從工業廢料中提煉“粗鋅”。此后,一船一船的工業廢料通過發達的水運送到樊川,小鎮成了全國最大的氧化鋅生產基地和鋅粉行業發源地:鋅企數量從0到44家,從業人員達到近2000人,2017年工業開票達到了12億,占據全國市場12%,華東市場的三分之一。“鋅業之鄉”實至名歸!


b9526f8a98eee45eb35ace460f4ce83.jpg


可就是這么一個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卻為“鋅業之鄉”帶來了一場危機!30多年來,氧化鋅產業給樊川鎮創造了GDP、稅收和就業崗位,卻也帶來了煤灰、污水和煙塵。2017年,省“263”專項行動開始后,樊川鎮政府決定“壯士斷腕”,按省里相關部門要求關閉三陽河沿線的43家鋅企。

“關閉”二字,看來輕巧,卻很可能毀掉一座制造業重鎮的經濟命脈。全鎮境內只有1家企業合規,其他43家何去何從?2000名工人的“飯碗”怎么辦?

創“鋅”發展

產業集聚換來“涅槃重生”

“關停造成的經濟損失、對老百姓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以及給社會穩定帶來的隱患,讓人不敢想象!”一位樊川鎮的時任官員回憶。和他一樣著急的,還有包括江蘇天誠鋅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竇正榮在內的四十多位企業負責人。但大家內心也格外清醒:“運河生態是關系千秋萬代的大事,再難再痛也要堅定不移!”


華立未拆.jpg


事已至此,為鋅業企業找“出路”就成了樊川鎮政府的一道必答題。經過省有關專家的調研指導,四十多家鋅企并沒有被“一刀切”式的粗暴關停,鎮政府盤活了生態紅線一公里外的175畝地,規劃打造了全新的鋅業集聚發展區,在淘汰20多家環保不達標企業的同時,對10多家效率低下的企業進行搬遷和重組,天誠鋅業就是其中之一。


企業4.jpg


涅槃重生從來不單單指活下來,還要活得更精彩!以天誠鋅業為例,2023年的產值早已達到了搬遷前的4倍,鋅粉銷量在全國排名第一!重生的秘訣,就在“綠色”兩個字上。2021年,天誠鋅業新建成了一座1萬6千平方米現代化生產車間,車間里從燒煤炭到改燒天然氣,還用上了國際先進的氣化爐,能耗降低了20%,產能卻增加了5倍,妥妥的制造變“智造”。


企業1.jpg


既做關停關閉的減法,又做集聚發展的加法,經濟效益不降反升!

天誠鋅業的綠色發展是樊川鋅業的縮影。瞄準“高端、綠色、節能”目標規劃建設,在樊川鎮重組后的廠區里,綠色智造元素隨處可見,打造綠色鋅業生產基地,讓曾經面臨“滅頂之災”的支柱產業重新出發!

從“鋅”出發

運河長子十年“綠色答卷”

閃閃發光的不止氧化鋅產業,還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樊川人。正如樊川鎮副鎮長朱浩所說:“不能以犧牲環境來謀求片面的發展,我們把水環境治理好,把環境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才會切實得到提高。”近年來,樊川鎮不但引入市場化運營模式植樹造林一千多畝,還累計投資超2600萬元,推進運河邗溝東道的農村生態河道建設。


古運河函購動刀.jpg


樊川鎮的生動實踐,是揚州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這十年間運河長子堅定的發展選擇。

在樊川鎮所處的江都區,不但地區生產總值、工業開票銷售等重要經濟指標持續多年居揚州首位,同時也扛起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城市及長江、運河沿線城市的生態擔當。


江蘇水利樞紐.jpg


在高郵,連續七年關閉“散亂污”企業、整治全部化工企業、實施年度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 “黑臭河”銷聲匿跡,變成了一條條“景觀河”。高郵明清運河故道兩岸水綠天藍、鳥雀成群,一派生機勃勃。


高郵(1)整治(2).jpg


在生態科技新城,累計植樹造林5000畝,全面關閉和搬遷全境所有船廠、砂石廠,綜合整治48公里岸線,恢復1000多畝濱水空間,蒸蒸日上的文旅、體育產業,讓生態“資源”變身成了“資產”。


生態科技新城.jpg


更為揚州人津津樂道的是三灣,十年來,周邊的農藥廠、制藥廠、食品廠等工業企業逐一搬遷,同步實施水系疏浚、駁岸改造、濕地生態修復。2017年9月,運河三灣全新亮相,昔日臭氣熏天的“臟亂灣”,蝶變為一個占地面積3800畝、核心區面積1520畝的大型生態文化公園。


三灣11.jpg


三灣的華麗蛻變驚艷了世人,也被央視《新聞聯播》節目以頭條大篇幅報道。報道中提到:作為中國古運河的原點城市,近年來揚州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文明建設融合起來,通過整治改造,讓古老運河換新顏,也為百姓小康生活打好生態底色。


南水北調.jpg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長江與運河的十字交匯處再看這十年,既是一江清水奔涌向北的十年,也是一心“讓古運河重生”的十年。當大運河揚州段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入城市肌理,這是上下一心的戰略抉擇,也是一城人的執著堅守、更是一代人責任擔當。綠楊城郭千帆競,更寫華章江海間,揚州人,正在以綠為底色鋪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

作者|高明芳、居星宇、徐延昇、華甜、宋鈞維

作者單位|揚州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