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活動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全國土地日,增進的是全社會的土地憂患意識,進一步加強中國的土地管理工作,引導人們節約用地、合理合法用地、珍惜土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中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古今中外的歷史生動地告訴我們,無農不穩,無糧則亂。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耕地質量事關米袋子、菜籃子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耕地和糧食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國家的食品安全和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護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耕地是農業生產的根本。沒有良好的耕地,糧食種植就無從談起。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法律工作委員會近期收到的眾多環境破壞、污染舉報線索,來源于全國各地的關于耕地被破壞、非法占用的舉報占總舉報量一半以上,且存在村民投訴無效,土地長期被侵占的情形,值得警惕。我們當堅決維護國家耕地的穩定和完整,嚴厲打擊非法占用和破壞耕地的行為,加強耕地的保護與管理,確保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嚴守耕地紅線,打好農田保衛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政策隨之不斷變革,漸漸形成了推行至今的土地承包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也促進了農業發展。如今,僥幸心理顯然是不可取的。相關部門加大宣傳和處罰力度,打消違法者的僥幸心理,使耕地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力求從根本上杜絕土地非農化、非糧化現象。
健全監管制度,加大打擊力度。加強鄉村建設,以鄉鎮村落為一個主體,分解責任落實到人,倡導互相監督;在數據收集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打好耕地保護持久戰;加強鄉村規劃,嚴格區分建設用地、工業用地以及基本農田;加強保護措施,嚴格監管,從而確保耕地原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扎實開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是保護耕地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深度挖掘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和高效利用新增集體建設用地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土地置換和掛鉤復墾、拆舊等舉措,將原先廢棄閑置用地進行盤活,從而加大基本農田的儲備量,盡可能實現成片式管理;用好鐵路農資專列,助力糧食生產,促進糧食增產增效開創新局面……只有注重保護和管理好耕地資源,合理利用和節約糧食資源,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糧食安全責任制,才能確保糧食生產能夠持續發展。
糧安天下,地為根基。守好耕地紅線,國家糧食安全才能得到持續保障,人民生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嚴守耕地紅線,中國人的飯碗才能端得更穩更好更久!(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