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砂石路、土路逐漸變為寬闊平整的瀝青路、水泥路,十年來,南京農村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來,南京農路越建越好,越建越美,路網結構不斷優化,截至目前,南京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8224公里。即日起,紫金山新聞推出“南京農路這十年”系列報道,深度展示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與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生態、文明深度融合發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建設交通強國、打造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農路提檔升級,小山村“華麗轉身”
平坦的青石板路,疏密有致的樹木,古樸又富有設計感的鄉村民宿……周末的高淳區小茅山腳村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穿過此起彼伏的茶山,慕青、正福草堂、素一家等精品民宿游客爆滿。在當地人眼里,這里生活的改變都可以歸結于路的延伸。
小茅山腳村村民陳晨感嘆鄉村變化巨大,“以前都是泥巴路,車子進不來,好景也難賞。現在不一樣了,縣道古東線直通我們村,村里道路不僅平順寬敞,更讓沿線景點串聯成線,游客數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如今的小茅山腳村已經是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往日只有老人孩子的“空心村”恢復了生機,村內道路平整,風格各異的小樓寬敞明亮。小茅山腳村的華麗轉身正是南京市“四好農村路”扎實推進的真實寫照。
寬闊的柏油馬路、齊刷刷的路燈、道路兩邊茂密的綠植……如今這樣的農村公路,在江寧黃龍峴、浦口湯泉、溧水白馬、高淳固城湖等處都能看到。十年來,南京共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3981公里,農路橋梁提檔升級工程261座,累計投資約138億元。全市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及以上公路覆蓋率、規劃發展村莊雙車道四級及以上公路通達率全部實現100%。
農村路網結構不斷完善,村鎮公交送貨到家
“要致富,先修路”,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路網的不斷完善。
每年8月,江北新區的盤城葡萄節迎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道路改建之前,多數農村道路沿線缺少公交站點,不平坦的道路和不便捷的交通都給百姓出行帶來困難。”江北新區農路建設人介紹,改造之后,通過完善道路沿線配套設施,增設多條公交線路,讓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作為江北新區重點打造的“四好農村路”,盤城街道不僅方便游客前來,也讓農民的運輸和出行更便利。目前江北新區農村全線已實現公交系統全線覆蓋,嶄新的農村公路將公交站點送到了村民的“家門口”,使得新區農村公路成為惠民路。
像這樣的”貼心“農路在南京還有很多。比如江寧區云臺社區的橫西路因為受車輛碾壓導致路面有坑洼。在道路進行養護修補施工前,交通部門積極聽取村民意見,決定把村民家門口入戶道路與公路同步修補,雖然增加了瀝青攤鋪的面積,但是保證了瀝青路面與每家每戶院子無縫銜接,既增加了道路美觀,又避免了安全隱患,受到當地村民拍手稱贊。
經過近十年農村公路的高快速建設,南京農村公路總里程達8224公里。全市已實現市至區高速公路通達,區與區一級公路連通,區至街鎮二級公路通達,街鎮至街鎮三級公路連通,街鎮至村社四級公路覆蓋的路網格局。
激活鄉村特色,展示美麗鄉村的“農路寧好”
走進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曹莊自然村,白墻灰瓦的樓房錯落有致,干凈整潔的步道四通八達,清澈的河塘倒映著青山秀景。每逢節假日,來往的游客也多了起來。記者了解到,帶動芝山村“蝶變”的“四好農村路”是連接起東屏、晶橋等4個街鎮的郭云紅色大道,也是溧水東南部片區重要出行環線。
近年來,溧水深挖農路資源,利用提檔升級的600多公里“健康綠道”,串聯起無想山南、石臼漁歌、秦淮源頭、紅色李巷四大休閑度假區。國際山地半程馬拉松、環溧自行車賽、咪豆音樂節等一個個品牌響當當的體娛賽事活動舉辦更是讓溧水區的“健康綠道”名聲大噪。
記者從南京交通部門了解到,南京以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打造了“農路寧好”特色品牌,各區結合轄區內生態資源、城鎮產業、鄉土文化等優勢特色,創建了特色鮮明的農路品牌且已通過市級驗收。
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的成果,為農村公路品牌建設奠定基礎。江寧區“寧徑織美”農路品牌打造了農路特色風景線;浦口區“返浦歸臻”品牌推進農村公路與生態融合發展;六合區“茉莉鄉路”農路品牌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文體產業”融合發展……其中,溧水區“健康綠道”、江寧區“寧徑織美”品牌還入選江蘇十大優秀農村公路品牌。
一條條嶄新的鄉村公路蜿蜒于南京一個個美麗的鄉村之間,截至目前,南京已經成功打造1條全國“美麗鄉村路”(溧水區郭云線),8條省級、16條市級、52條區級“美麗農村路”,高淳區、江寧區和溧水區更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興 吳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