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比2023年提前59天。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月均業務量超130億件,6月份快遞日均業務量超5億件。快遞市場規模加快擴大,在促進消費、服務生產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7月1日新華網)
快遞業是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快遞行業保持穩步上升態勢,業務量不斷刷新紀錄,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傳遞我國經濟一路穩步快進的鮮明信號。正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年中節點,一條條流動的分揀線,一輛輛疾馳的快遞車,一件件如約抵達的包裹,是旺盛消費活力的投影,也是經濟韌性活力的寫照,充分印證穩就業、促發展、惠民生舉措落地見效,有力助推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小包裹”連著“大市場”。快遞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為居民消費信心加速恢復、消費市場活力加快復蘇寫下了生動的注腳。現代流通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我國快遞業務量一路高歌猛進,連續10年穩居全球快遞量第一,已實現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巨大跨越。自2021年邁上“千億件”臺階以來,每年破千億件所用時間不斷縮短,2022年較2021年提前7天,2023年又比2022年提前39天。從嶺南的甜蜜果香,到東海的海鮮盛宴,再到江南的春日新茶,“小包裹”加速進村、入廠、出海,充分凸顯超大規模市場巨大潛力,是快遞業蓬勃活力和強勁動力的生動寫照。我國消費需求加快釋放,物流“脈動”強勁、經濟“引擎”有力。
“小包裹”映照“大經濟”。快遞業跑出發展“加速度”,是中國經濟一路提“質”向“新”、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的剪影。快遞業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暢通經濟大動脈、保障民生微循環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大型分撥中心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迅速應用,運輸效率、服務質量得到持續提升,為快遞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與快遞業蹄疾步穩相呼應的是,從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動到四五月份以來的逐月向好,我國外貿進出口走出“反彈曲線”;制造業生產活動保持穩中有增勢頭,6月份生產指數為50.6%,繼續位于擴張區間……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多領域熱騰騰的數據有力佐證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動力足、支撐強。
“小包裹”貫通“大循環”。快遞業抓住發展“新機遇”,有力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快遞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聯通線上線下、賦能千行百業,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契機,加快淘汰老舊分揀和安檢設備,提升新能源車應用比例,推進設備的智能化低碳化升級;推出“換新+回收”和“送、裝、拆、收”等新發展模式,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持續貢獻行業力量……川流不息的物流車流、風雨無阻的快遞小哥、翻山越嶺的快遞包裹,快遞業快速流動、奮躍而上的火熱景象,折射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持續恢復的態勢,“中國號”經濟大船帆滿風勁、破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