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城市的記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鹽城依“?!倍?,因“鹽”建城,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在不斷推進城市更新和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鹽城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加強傳統建筑、街區(廠區)、古鎮、村落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維護好傳統肌理、歷史環境、街巷風貌和空間尺度,構建多元共生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規劃先行
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八萬頃灘涂鹿鳴鶴舞春開天下太平,兩千年鹽瀆煮海淘河史輝人間奇跡。
這是鹽鎮水街中的一副對聯。水街,是鹽城人的鄉愁,承載著海鹽歷史與發展變遷的軌跡。其原址在古鹽城的西門,傍水而建,依水為街,故稱為“水街”。舊時鹽商臨街泊舟,水街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富裕繁華,享譽淮南一帶,后不幸毀于戰火。
2008年,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水街,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鹽鎮水街成為國家AAAA級文化旅游休閑街區,年均接待游客量約500萬人次,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旅游集散地和觀光目的地,市民游客紛紛點贊“鹽鎮水街——最鹽城”。
“鹽鎮水街的發展,與起初建設及后來完善提升中的系統周密規劃是分不開的?!?月18日,鹽城市志副總編、鹽城市城市歷史文化顧問于海根回憶說,市委市政府立足“將水街建設成鹽城水上文化歷史長廊”定位,安排于海根和鹽城師范學院教授王驊書作為鹽城歷史文化專家,專門向參加競標的全球10家知名城市景觀設計公司介紹鹽城的人文歷史。后來,又經過幾次完善提升,從而形成現在這樣一個完整的,有序幕、有過程、有高潮、有尾聲的景觀和文化體驗脈絡,綜合打造鹽鎮水街的鹽文化名片。
伍佑珠溪古鎮位于鹽南高新區,歷史悠久。古時因這里的溪水盛產蚌珠,名為珠溪。晉朝開始建鹽場,唐時稱伍佑場,明朝天啟年間建鎮。目前為鹽城市境內現存的保留較為完整的千年古鎮。
“歷史街區的文化意義,不只是一片建筑,更積淀著一種獨特的人文,以及大量的歷史記憶。”8月20日,伍佑街道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珠溪文化研究會理事長卞龍林說,“海鹽文化”“紅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三大文化是伍佑珠溪古鎮的基因,是江河湖海、吳楚文化在古鎮的獨特反映。
伍佑珠溪古鎮由國內知名古建設計單位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操盤規劃設計,以“穿越千年鹽文化的夢里水鄉”為總定位,在規劃建設過程中,運用“城市針灸術”核心理念,最大限度保護古鎮的原真性,并保留一部分老居民,延續傳承古鎮千年文脈,讓伍佑珠溪古鎮成為“活著的千年古鎮”。
東臺市安豐鎮是一座千年古鎮,西漢成陸,唐開元建置,初名東淘,宋范仲淹修捍海堰民安物豐,更名安豐。明清時期雄踞兩淮各鹽場之冠,石板鋪就南北七里古街,遍布“九壩十三巷七十二座半廟堂”,商埠千余,居民萬戶。
為做好古鎮保護,該鎮專門委托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東臺市安豐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安豐鎮古南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并按照省住建廳要求正在編制歷史文化名鎮2035版保護規劃,已有中期成果。
近年來,鹽都區高度重視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創成3個中國傳統村落、3個省級傳統建筑組群、13個省級傳統保護村落,創建數量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鹽都區住建局村鎮建設科科長張林海說:“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我們邀請高資質規劃設計單位,編制專項村莊規劃或村莊保護規劃,保護村莊原有特色風貌、延續傳統村落原生態的生活氣息、傳統習俗和風土人情?!?/p>
“匠”心傳承
用繡花功夫保護好古跡遺存
伍佑珠溪古鎮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素有“范堤之鑰”“淮南明珠”之稱。伍佑珠溪古鎮六河九街十八巷的空間布局、街巷肌理,猶如顆顆明珠鑲嵌在古鎮街頭巷尾、河岸水邊。歷經千年風雨,殘留的遺存清晰地透露出古鎮曾經的豐姿與繁華。
為了深入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卞龍林走遍伍佑的街巷,完成了89處1萬多平方米古建筑調查,其中8處民居已列入鹽城市首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卞龍林還牽頭組建了“珠溪文化研究會”,他手繪的“伍佑古鎮復原圖”,成為規劃設計部門恢復古鎮風貌的重要依據。
“古鎮巷道肌體沒有被破壞,現存較好的古建筑近百處,其中名人故居和有紀念意義的建筑就有30多處。”卞龍林深有感觸地說,留下一條老街巷、一座老房子,就留下一段老記憶。
近年來,安豐鎮注重保護古鎮基本風貌和框架肌理,修舊如舊,對鮑氏大樓、吳氏家祠、戈湘嵐故居、常家大院、四圈門等省市級文保單位及文物控制點進行了保護性修繕,陳列布展后作為主題展館對外開放。完成鮑氏大樓、東岳宮、曹家大院修繕及環境整治方案設計。
該鎮還先后投資2億元“搶救性”恢復修建古南街,老行當、老物件、老手藝琳瑯滿目,新建鹽雕藝術館、近代錫器館、非遺研學堂、文創店等文化展示及體驗互動場所,打造生態游步道、牡丹亭、半壁亭、親水平臺、古戲臺重要景觀節點,更新監控設備、標牌標識、休閑設施、花草綠植等。
吳英偉是土生土長的安豐古鎮人,在古戲臺對面開了一家便當店,在他眼里,古街跟之前差不多,只不過修復后,環境變好了,住得很舒心。
鹽都區學富鎮周伙村是省傳統村落,有保存了百年的李氏家祠、油麻地小學校舍、曹文軒祖宅等建筑。周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天慶說,該村堅持修舊如舊,改造出新房屋80多戶。利用村莊現有建設用地,插建農戶30戶,房屋以青、灰、白為主色,小瓦翹檐馬頭墻、花墻庭院,風貌別致獨特。對周邊房屋立面進行改造出新,主要采用小青磚貼面、白墻灰瓦、木欄桿的傳統風格。
活化利用
“舊時光”中看見“新風景”
隨著“以人為本”的旅游理念進一步深入,鹽鎮水街更注重“寫意”效果的“最鹽城”還原,即豐富觀光景觀的商業業態,向多元業態升級,通過業態提升,進一步留住游客,打響街區知名度,在場景上還原水街“商賈云集”舊時盛景,成為繁榮鹽城的一處縮影。其中以中秋、春節、元宵廟會彩燈為主打王牌,打造“最鹽城”廟會品牌,實現景區、展覽、演藝、購物一體化。
伍佑珠溪古鎮通過還原、活化、優化的方式,延續明清時代的徽派建筑風格,保證原汁原味的千年古鎮風貌,在原址上引進全新業態,讓古鎮成為現代化的旅游棲息地。
整潔的環境、便利的交通、現代化的通信方式、多元化的消費場所,伍佑珠溪古鎮堅持量體裁衣植入新業態,除了伍佑百年非遺老字號“合成昌”,還引入水繪紅樓早茶館、紅陶山丘圍爐煮茶館等79家品牌店鋪,讓古鎮集人間煙火氣、時尚藝術感于一體。
為了促進古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安豐鎮規劃建設了新鎮區。8月21日,安豐鎮副鎮長于少游說,在新鎮區建設中,該鎮堅持歷史底蘊與現代文化相結合,著力體現文化特色,對建筑的風貌、風格、立面、屋面、色調,每個單體建筑都嚴格把關,保證建筑整體風格相協調,體現安豐文化元素,與古街區實現有機統一,相互銜接。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已成為這里居民美好生活的現實寫照。
周伙村以曹文軒代表作品《草房子》為切入點,在傳統村落南側建設了一座占地22.5公頃的集“鄉情、文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兒童樂園。
生態研學、戲劇研學、農旅研學……今年暑期,鹽城草房子景區立足實際,注重挖掘本地特色資源稟賦和景區內在優勢,積極打造非遺手工、“渾水摸魚”、稻田插秧、草房子劇場等研學實踐場所,深入探索“文旅+教育”的研學新路,讓孩子們在吃、住、游、學中充分感受鹽都西鄉人文風情,進一步激活暑期文旅市場。暑假期間,草房子景區的旅游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40%,僅夏令營一項,就接待全國各地30多個夏令營研學團隊,單月游客接待量近4萬人次。
在城鄉建設中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對延續歷史文脈、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市在城市發展整體戰略中,依托歷史文化遺產,推動城市更新與保護融合發展,讓市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認同感、歸屬感。
一棟棟古屋鐫刻歲月流變,一口口古井記錄歷史變遷。鹽城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獨特多元的民俗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蘊。保持歷史風貌,不僅要保住“筋骨肉”,還要守住“精氣神”。在保護有形的建筑肌理、景觀空間的同時,讓無形的歷史文化鮮活起來、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