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花落無錫市一家年輕的科技企業。成立于2022年6月的無錫領聲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與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江蘇集萃華科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攻關的一項技術發明,拿下了大獎。成立僅兩年就收獲高級別科技獎項,在積極踐行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的無錫,領聲科技并非個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無錫將企業作為科技創新鏈條中最為關鍵、最為活躍的基礎支撐,狠抓梯次培育、促進產學研融合、力推成果轉化,不斷夯實產業科創“地基”,鍛造新質生產力“先鋒軍”。
抓梯次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
走進無錫領聲科技有限公司,大廳墻上展示的“全球首篇電池超聲成像論文”寫滿了自豪。當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鋰電池行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鋰電池的封閉結構使其內部狀態難以被無損獲知,領聲科技開發的“鋰電池超聲掃描系統”突破性地實現了電池內部狀態的可視化分析。“目前,電池制作的幾個關鍵環節所對應的工藝缺陷檢測,全球只有我們公司有能力做無損超聲檢測,有望幫助中國鋰電池行業在這幾個工藝環節實現零問題率。”領聲科技CEO兼創始人鄧哲告訴記者。
對于科技企業的“好苗子”,無錫向來不吝傾注資源。“我們一來到無錫成立公司,就得到了場地和資金方面的支持。企業在研發、孵化、協同創新等各個環節都獲得了地方上的助力,讓我們以更強的底氣和更穩的心態,把‘實驗室’的科技成果推向產業‘應用場’。”鄧哲說。就在不久前,領聲科技成功入選2023年度無錫市雛鷹企業,未來將獲得無錫梯次培育計劃的更多資源加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無錫遵循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成長規律,構建完善“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分層分類培育機制,打造大中小企業梯次并進的創新矩陣。
今年,無錫出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行動方案》,推進創新聯合體建設、科技創新企業引育、科創載體提質增效、重大平臺賦能企業創新、創新生態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希望通過為企業創新賦能,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產學研融合,讓企業主導“挑大梁”
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行動方案》中,創新聯合體建設是一項關鍵任務。該市將重點布局建設生態型、任務型、平臺型三類創新聯合體。其中,生態型創新聯合體又是重中之重,將由各產業鏈科技領軍企業分別牽頭,通過協同上下游企業破解共性需求,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進而促進產業鏈整體發展。
由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合正在無錫興起。近日,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氣”揭牌了日聯先進檢測應用技術研究院、無錫市工業射線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日聯X射線檢測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除了市場開拓,我們同樣注重基礎研發和應用創新。成立檢測應用技術研究院,正是為了在橫向拓展的同時,更好地進行技術上的縱向深耕。”日聯科技CEO葉俊超說。
同期簽約啟動的,還有日聯科技與市產研院合作成立的唯睿—日聯科技聯合創新中心。作為市產業創新研究院首家企業聯創中心,該中心將重點面向工業智能檢測領域,尋求高端化、國產化、數字化方向的技術突破。日聯科技與市產研院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集聚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創新成果,增強國產檢測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研發更多‘根’技術,讓企業把腰桿子挺起來。”無錫市產研院院長胡義東介紹,目前,市產研院正積極與全市各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一批具有標志性的企業聯創中心,支持具有行業引領性和技術突破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今年將有一批聯創中心亮相,助力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促成果轉化,打通技術產業化全鏈條
實驗室里的創新成果如何更好轉化為產業增長動能?一直以來,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存在著諸多梗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來破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同時,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
“‘先獎后投’模式,把專利成果和轉化效益‘捆綁’在一起,科研人員的轉化動力更足了。”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教授李江華告訴記者,以往,高校專利轉化以轉讓和許可為主,科研人員難以享受到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收益。江南大學在實踐中摸索出專利作價入股“先獎后投”模式,將其中大部分權益獎勵給專利發明人,把科研團隊和企業變成“一家人”,企業負責銷售和獲得市場反饋,科研團隊不斷升級技術,從而讓更多好技術走向市場。
高校有著科研人員的“最強大腦”和設備齊全的實驗室,擁有很多中小微科技企業“可望不可即”的條件。近日,江南大學聯合布勒集團、華熙生物、瑞霆生物、中素資本等單位啟動共建江南大學生命健康概念驗證生態聯盟,匯聚“校地企金”等多方力量,推動科技成果“批量化”驗證轉化。據悉,聯盟可為處于成果孵化早期階段的初創企業提供測試、生產、渠道等資源,服務概念驗證項目的商業價值挖掘、市場化培育、資本化發展各個階段。
從無錫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期,無錫正加快建設首批11家概念驗證中心和5家中試服務平臺,強化價值發現和前端賦能,幫助企業盡快實現“樣品變產品、產品成商品”,讓“科技力”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朱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