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蘇州:從秦嶺山麓到婁江之畔的“山海情長”

初秋9月,正值獼猴桃成熟上市的季節,陜西西安周至縣大大小小的果園里密密匝匝的果實長勢喜人。曾經,這也是果農們最焦心的時節:果品好不好?能不能賣上價?如今,不僅水果不愁賣,甚至豐收之前,村民們依靠農文旅就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村還是那些村,果還是那些果,從“滯銷”到“爆火”,離不開太倉“家人們”的幫助。自2016年太倉和周至結對幫扶以來,累計投入2.47億元蘇陜資金,共支持項目184個。其中,以獼猴桃主導產業為主的鄉村振興類項目,讓小小獼猴桃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致富果”。


News-item-image20230804094522


今年是太倉與周至開展東西部協作的第9個年頭。隨著一批批幫扶干部在秦嶺之畔揮灑青春與汗水、一項項民生項目惠及千家萬戶,一筆筆幫扶資金激活產業發展一池春水,太倉與周至已經在黨政互動、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協作幫扶格局。

“我們要把太倉人‘精致和諧,務實創新’的精氣神帶進秦嶺大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干,為東西部協作貢獻綿薄之力。”太倉市掛任周至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哲說。

從一顆獼猴桃到致富“金果子”

走進秦嶺北麓終南山下的周一村,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獼猴桃產業園里果香飄遠,比果香更醉人的,是果農們喜迎豐收的歡聲笑語。

“往年八九月份,我們可不敢笑。”李峰是周至縣的一名果農,他介紹,每年9月18日是獼猴桃翠香的標準采摘日,但采摘之后能不能賺到錢真難說。他回憶,7年前的中秋節,還有不少果農看著“周至獼猴桃滯銷10余萬斤”的新聞發愁。

獼猴桃走不出去、賣不上價的困境,通過太倉與周至的“牽手”成功“破局”。太倉爭取并投入協作資金13558萬元,支持周至扶持93個以獼猴桃為主導產業的鄉村振興項目,打造集“獼猴桃種植、示范園建設、品牌創建、專營店推廣、深加工”于一體的產業鏈,圍繞“翠香”“瑞玉”“秦美”等多個優良品種,做優做強“周至獼猴桃鮮甜自有道”品牌競爭力。

今年上半年,在太倉的牽線搭橋下,江蘇本來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周至縣簽訂《周至獼猴桃品牌打造及消費協作戰略協議》。“團隊進行多輪考察,將積極推動獼猴桃選品、包裝、倉儲等各環節標準制定與實施,并通過線下發布會、企業對接、直播等,助推周至獼猴桃地標品牌走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該公司江蘇地區總經理李鴿介紹。

農業產業紅火了起來,如何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放大價值鏈?太倉帶去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金點子”。

素有“現代田園城”之稱的太倉,是長三角地區的“田園佳境地”,在“林果產業+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這幾年,太倉將自身經驗“移植”到周一村,打造出一個“三產融合”現代鄉村新樣板。

距周一村村口一公里的終南雅集民宿,翠竹掩映、流水潺潺,樸實自然的人文景觀與終南山的壯麗秀美巧妙互補。這間民宿原本是村民的閑置民房,村里將其收回村集體后,在原址上改建成與秦嶺景色相融的特色民宿。目前,年均接待游客1萬人次,成為西安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

周一村黨支部書記齊平說,在太倉“家人們”的幫助下,周一村獼猴桃產業和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探索形成了一套“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鄉村振興模式,從過去的貧困村蝶變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走進樓觀鎮周一村京東農場示范基地,200畝數字化示范基地已經建成,太倉市掛職周至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陳佳介紹,該項目能夠通過一圖統管、平臺集成,幫助農戶對田間資源進行合理調配與管理。

地區發展始終需要自身的內生動力,因此,在與周至攜手共進的過程中,太倉既“輸血”更“造血”,既“充電”更“賦能”,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打造太倉與周至的協作項目清單,一個個“造血式”項目躍入眼簾:中安集團、億萊機械等總投資18.3億元的40個項目落戶或增資擴產,帶動2000余名群眾就業;太倉市服裝協會5家企業在周至水街開設衣里服裝工廠店;太倉援建社區工廠5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228人……

為了更好地招引產業“活水”,太倉、周至圍繞載體建設,突出“造血”功能,合力共建“區中園”。太周創新產業園是太倉和周至合作共建項目,這個東部產業轉移和新興產業的承接地,自兩地協作以來,累計引進落地項目17個,帶動直接就業超800人次。

生產端帶來了優質項目和先進技術,帶動當地群眾就業;消費端,太倉也為周至優質產品打通暢銷渠道。目前,太倉周至聯手在太倉開設了4家農產品銷售專店(專柜)和1家物流配送中心。同時,陜西特色農產品產銷撮合交易平臺——“e品中農”上線運營,本來生活網、布瑞克集團協助線上銷售,推動周至名優農副產品順利進入蘇滬市場。

“授人以漁”,不僅需要生產工具和手段,更需要能夠熟練使用工具和手段的人。兩地共同開展干部人才培訓交流,通過掛職交流、跟崗學習、短期培訓等方式提升干部能力素質。太倉還選派教育、衛生、農業系統186人赴周至掛職交流,周至縣安排179名教育、衛生、農業專業人才赴太倉跟崗學習,帶著成熟的經驗回到家鄉、建設家鄉。

“看到老鄉們的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覺得自己在山區實現了自我價值。”太倉95后大學生高婧旸是一名農技人員,到周至以后,她與農業專家們上山進溝,深入田間地頭,將高素質農民田間大課堂、電商直播帶貨等培訓送到農戶家門口。太倉的人才、技術、理念,源源不斷地向周至輸入,東西部協作的種子已在秦嶺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一次牽手”到“全面開花”

今年5月,蘇州市代表團赴陜西西安學習考察期間,蘇州(太倉)、西安(周至)共簽署“攜手促振興”結對、獼猴桃產業發展及消費協作、雙元制教育研學等5個東西部協作項目,在產業項目、載體建設、鄉村振興等具體領域,都開展了高水平的務實合作。

自結對以來,太倉、周至簽訂《蘇州太倉市對口幫扶西安周至縣戰略合作意向書》等多項指導性協議規劃引領,積極發動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實質性對口協作工作。兩地逐漸搭建起市縣、鎮街、部門、企業、社會全參與的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對口幫扶體系。

東西協作,除了政府發揮主導作用予以強力推動之外,還需要更廣泛地推動社會力量的加入,這樣才能更廣泛地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除了引導企業開展產業幫扶之外,太倉還積極協調、拓展協作幫扶渠道。

太倉市文明辦聯合團市委、中國郵政每年向周至校園送去“愛心包裹”1000個,惠及眾多特殊困難學生;“太倉媽媽”與周至縣100余名特殊困難家庭學生結對,每年向貧困學生捐款;太倉市工商聯、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等社會各界向周至縣養老院、特殊教育學校、經濟薄弱村等進行資金和物資捐助。

據統計,結對以來,太倉、周至兩地各級黨政領導、部門負責人互訪388批次、3390余人次,簽訂各類對口協作框架協議50余份,9對鎮街、14對村村、11對企村、2對醫院、13對學校、1家社會組織與村建立結對協作關系。

“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的對接合作,在周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取得了良好成效。

勞務協作方面,自結對以來,兩地從跨區域勞務協作、就業信息化平臺建設、勞動力技能提升及創業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2023年底,周至實現在江蘇穩定就業2971人,當年幫助農村勞動力到江蘇就業925人,既支持了就業幫扶工作,又緩解了太倉企業用工難問題,實現合作共贏。

科教文衛方面,太倉高級中學、沙溪高級中學,周至啞柏初中、二曲中學等兩地學校開展長效化教學研討、線上課堂等工作,實現從幼兒園到職高的學校協作全覆蓋;太倉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周至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的合作穩步推進;旅游推介會、太倉-周至攝影展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加深了兩地書法、攝影、曲藝等領域文化人才的交流學習。

(蘇報駐太倉記者 周哲 劉爭)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