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有這樣一群人:為了守好口岸滿足群眾需求,他們在崗;為了服務基層一線,維護社會穩定,他們在崗;為了把家鄉的土特產更好賣出去,助力鄉村振興,他們在崗……正是一大批在崗人的堅守,國慶假期的歡樂祥和才有了踏實的底氣。假期已過大半,讓我們走進基層,近距離感受平凡又不簡單的在崗人的風采。
如東:邊檢民警守島見證新城崛起
10月5日,江蘇如東洋口港國慶假期第一艘出入境船舶、韓國籍“星湖星系”輪靠泊碼頭。早已在碼頭前沿等候多時的如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陽光島警務室民警王善璐、張曦,整理好執勤裝具準備對入境船舶開展檢查。
“從3日開始就在為迎接這艘船做準備了。”下午2點,隨著“星湖星系”輪靠泊成功,整裝待發的王善璐、張曦第一時間登船開展工作。張曦是一名00后,這是他在島上度過的第一個國慶假期。他告訴記者,因海上大風,本計劃于10月3日靠泊的“星湖星系”輪經過兩次靠泊延遲,10月5日才最終抵達洋口港陽光島液體化工碼頭。
“船期變化是常態,我們必須24小時在崗在位隨時應對口岸勤務及群眾需求。”與張曦不同,王善璐是一名“老外勤”:“這艘船已經在海上耽擱3天,我們得抓緊時間。”在簡易舷梯固定、船岸安全網架好后,兩名民警快速登船辦理查驗手續。
當日,韓國籍“星湖星系”輪滿載5000噸化工原料,這些原料將被管道輸送至洋口港臨港工業區的新材料企業中,用于企業的生產工作。王善璐、張曦按照“一船一策”一站式完成人證對照、船體檢查等邊檢手續。由于船艙狹小且高溫、高噪,走出機艙室,二人額頭滿是豆大汗珠。
近年來,越來越多省市級重大項目落戶洋口港,企業生產原料進口需求日益增大、成品出口量越來越大。據統計,今年洋口港液化碼頭進港散裝液體化學品船舶327艘,同比增長10.8%;散裝液體化學品吞吐量約302萬噸,同比增長26.9%,總吞吐量已刷新該碼頭同期最高紀錄。
踏出船艙,走上碼頭,近處陽光灑在海面、外輪靜靜停駐,遠處勾勒出工業新城崛起輪廓,這幅壯麗風景畫是王善璐、張曦假期見證的最美風景。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嚴磊 通訊員 嚴晨
海安:我叫“國慶”,國慶在崗
“我們兩家矛盾化解了,現在和好如初。”10月1日,海安市孫莊街道村民張某和湯某握著孫莊司法所所長王國慶的手連聲道謝。張某和湯某原是非常要好的鄰居,但不久前兩家人在農田路使用和責任田界址方面產生分歧。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導致流轉湯某土地的種田大戶無法正常開展農事活動。之后雙方關系惡化,矛盾有所升級。
在王國慶耐心調解下,雙方重新坐到一起,最終都認識到自身存在問題,并互相道歉。張某主動表示,將盡快清除路障,讓農田道路通暢。
每年10月,對王國慶來說都有著特殊意義——自己出生于1981年10月,恰逢新中國32周年華誕,父親便為他取名“國慶”。從事司法行政工作后,王國慶扎根基層一線,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貢獻。看到有矛盾的鄰里之間握手言和、婚姻雙方破鏡重圓,他總是感到很欣慰。“每當聽到別人喊我‘國慶’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王國慶說,這個國慶假期他仍將堅守崗位,為平安海安、法治海安建設添磚加瓦。
據統計,在海安叫“國慶”的有350人。他們的名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情懷,也寄托著新時代的希望,并以獨特的方式記錄著屬于各自時代的奮斗故事。
上午9時,海安大公鎮北凌村村民王榮林滿臉愁容地走進了村辦公室。王榮林今年養了1張蠶,本來應該到繭已經結好了的時候,然而他家蠶寶寶光吃桑葉不結繭。養蠶多年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也急壞了王榮林。
“今年中秋蠶普遍行情不好,蠶不結繭或者結的繭很薄,這類情況都有相應的政策性農險保障。”在了解情況后,北凌村黨總支副書記韓慶連忙安撫王榮林的情緒,第一時間幫忙聯系對接保險公司。一番勸導,令王榮林滿意而歸。
韓慶出生于1998年10月1日,高考填志愿時毅然選擇填報“定制村干”并被錄取,畢業之后接受組織安排來到大公鎮工作。在基層農村一線,韓慶把對家鄉的熱愛轉化為建設家鄉的實際行動,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這個國慶長假,韓慶選擇堅守崗位,全力保障節假日期間村里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生日當天,在崗位上為祖國慶生,也為自己慶生。”韓慶坦言,幫助解決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這就是送給自己和祖國最好的生日禮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丁宏波 通訊員 蔡誠
興化:我在河蟹之鄉講蟹故事
這個國慶假期,石彬有點忙。
石彬是興化市德勝湖蝦蟹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10月2日下午3時許,在位于興化市千垛景區內的德勝湖大閘蟹展銷中心,他跟記者還沒聊兩句,又有合作單位前來洽談工作事宜。“不好意思,還請稍等一下。”石彬招呼道。
“你看,我們的直播設備都準備差不多了,專業團隊這兩天就進場。”石彬帶著記者轉了一圈,說,“賣蟹的前提,是講好河蟹的故事。”跟著石彬,記者來到了他參與打造的德勝湖大閘蟹秘密基地,一個個展板上,圖文并茂展示了大閘蟹的“成長秘密”。“從小小的受精卵到能游能爬的‘大眼幼體’,再到小巧的仔蟹、幼蟹,直到完成最后一次脫殼成為綠蟹……”不少小游客被吸引過來,拉著石彬問個不停。
在德勝湖大閘蟹秘密基地內,石彬還和同事們一道策劃了“特工征集令”活動。“我們設計的任務,都跟河蟹相關。”石彬介紹,“游客完成任務后,不僅能獲得一份榮譽證書,還可能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據了解,興化河蟹產業年產量近7萬噸,占全國十分之一,被譽為中國河蟹之鄉。就在上個月,當地召開了河蟹全產業鏈建設推進會,明確提出將“德勝湖”品牌作為興化最好的品牌來打造,加強宣傳推廣,構建生態化、全過程、可追溯的產業鏈體系,不斷打造品牌、打出美譽、打開市場。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