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ji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還因為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寓意,成為民間的敬老節(jié),2013年重陽節(jié)又被確定為我國的老年節(ji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不妨從理解和寬容開始。
人口老齡化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挑戰(zhàn),對待老年人的需求和關愛已經(jīng)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和關心老年人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社會責任的體現(xiàn)。然而在現(xiàn)實中,有老人因為在購物消費時貨比三家,就會被看成小氣摳門、愛財如命;有老人在公共場所與人爭執(zhí),就被認為是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甚至老人組團暴走、跳廣場舞,也會被指責是“沒事找事”“吃飽了撐的”而橫加阻攔。有人故意將老人群體妖魔化,朝他們“潑臟水”,甚至憑空得出“老人變壞”和“壞人變老”的所謂結論。事實上,雖然確有個別老年人做法欠妥,比如公交車上搶座位,在市場里貪小便宜,甚至還有對好心人倒打一耙的事情,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給所有的老年人貼上標簽。
“萬善德為本,百行孝為先。”飲水思源,只有真正充分尊重老一代人為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做出的付出,常懷感恩之心,才能夠做到以真情尊老敬老。首先,要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逐漸下降,他們可能會面臨孤獨、無助、焦慮等心理問題。這時,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同時,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感受,為他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其次,要寬容對待老年人的行為。由于年齡和身體的原因,老年人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我們不能一味加以指責和批評,而應該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引導和幫助他們。此外,還要積極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老年人的關愛力度,完善養(yǎng)老服務體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積極宣傳引導,讓更多的人加入尊老敬老的行列中來。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遠古的虞舜,孝感動天;西漢的文帝,親嘗湯藥;唐朝的宰相狄仁杰,望云思親等,至今還熠熠生輝。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曾頒布了尊敬和扶養(yǎng)老人的《王杖詔書令》。規(guī)定對70歲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予“王杖”,享有各種社會優(yōu)待,例如,他的社會地位相當于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小官吏。侮辱或毆打這些老人的官民,都要定為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被處以刑罰。正是由于歷朝歷代的不斷倡導和感化,敬老、愛老才蔚成社會風氣,孝子順孫得到社會的褒揚,老人受到政治和法律的保護,受到社會的尊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愛老,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追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欣逢重陽佳節(jié),也是我國第十二個法定老年節(jié),讓我們從理解和寬容開始,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用實際行動去關愛老年人,做“孝老敬老愛老養(yǎng)老”的踐行者,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社會風氣。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