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日報報道,10月11日至12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到北京考察交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借鑒首都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先進理念、思路舉措,深化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交流合作,合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這是一個月內,江蘇省委書記、省長第二次率團到北京。
據此前的報道,9月14日,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啟動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省政府《關于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率隊分別出席有關活動。
兩次北京之行,“科技”含量頗高。報道中透露的信息,值得關注。
譬如,最近這次北京之行,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先后來到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創新運營中心、小米汽車、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等地考察。這些考察點,也正是北京科技創新的一些突出亮點。
在前不久舉行的“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場上,北京亮出的成績單顯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北京正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醫藥健康、集成電路等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北京科技創新多維度步入全球前列。
信長星在考察交流中說,當前,江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努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在此過程中,學習對接北京、服務首都發展,是我們的必答題。
做好必答題,才能交出合格答卷。
此行,江蘇省黨政代表團還前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參觀考察。在這兩所全球享有盛譽的著名學府,信長星說,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江蘇著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校的有力支撐,特別是北大、清華的鼎力支持。
關鍵詞,愈加彰顯:著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再回頭來看上一次北京之行,或許就能更加明白。
9月中旬,在教育部、江蘇省簽署的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戰略合作協議中,將共建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該中心將以南京、蘇州為核心承載區,首批確定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三大產業方向,分別遴選20所左右國內高校參與建設。區域中心將搭建開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臺,推動高校與企業“雙向奔赴”、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力爭通過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為產業應用場景豐富、創新活力活躍、轉化機制暢通、創新生態開放的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行示范區。
在彼時的啟動會暨簽署儀式上,信長星說,作為首個試點省份,我們深感這既是重大機遇,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江蘇將把共建區域中心作為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的一項標志性改革舉措,舉全省之力強化服務保障、落實重點事項、深化制度創新,推動企業與高校共同選題答題,著力構建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真正把高校人才資源、創新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江蘇省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則提出了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市場監管科技支撐、完善質量技術服務體系、深化標準化改革創新、加快重點產業質量提升、促進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強化重點領域安全保障、推進市場監管數字化轉型等10個方面合作事項。
很顯然,“科技創新”,依然是關鍵詞。
圍繞“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江蘇最近還有不少引人關注的動作:
——9月11日,以“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4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在南京開幕,信長星出席并啟動開幕,許昆林致辭。
——9月26日,中國石油藍海新材料項目開工活動在南通通州灣示范區舉行。
——9月26日,以“新質領航、科創天堂”為主題的2024蘇州國際科創大會舉行,發布千億科創基金集群,落地一批重大項目,簽約總規模近2600億元。
…………
今年5月30日召開的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江蘇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這一目標定位,更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使命感,真抓實干,蹄疾步穩向著“重要陣地”邁進。
而一月之內的兩次北京之行也同時顯現,向著“重要陣地”邁進,江蘇正積極對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聯動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拓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
撰稿 |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耿聯 陳珺璐
攝影 | 新華日報記者 吳勝
部分圖片 | 蘇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