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5日,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在本屆大賽中,江蘇高校創歷史最好成績,獲得金獎83個,位居全國第一。
作為全國教育大會后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青年學生創新活動,本屆大賽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理念,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共有來自中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高校的514萬個項目、2083.6萬人次學生報名參賽。賽場上,江蘇高校學子以昂揚的參賽風貌、創新的實踐服務、優異的比賽成績寫下生動注腳,彰顯出青春活力與使命擔當。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青年是創新的重要生力軍。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創新范式加速演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更新、技術迭代周期大幅縮短,為創新創造帶來新的機遇。廣大青年要弘揚科學家精神,胸懷“國之大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十年磨一劍”的毅力,著力攻克事關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基礎前沿難題和核心關鍵技術,不斷培育并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好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值得欣喜的是,江蘇高校學子借助大賽提供的平臺,與全國多所高校和國際高校青年在賽場上互相學習、在交流中增進友誼,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人工智能+”等領域均有獎項斬獲,涌現出一批致力科技創新、服務產業前沿、造福民生福祉的優秀項目,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如南理工三國演異——三國產化引領高集成毫米波AiP模塊項目突破了半導體封裝行業相關技術瓶頸,通過新型玻璃基底、三維互連結構和國產仿真軟件,實現了國產AiP模塊的小型集成化設計。團隊目前發表SCI/EI論文8篇,受理發明專利8項。產品在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具備廣泛應用潛力,獲得多家公司試用和認可。又如,南京大學526支團隊、2352人次參賽,參賽團隊共獲得金獎5項、銀獎3項和銅獎1項,“我敢闖、我會創”的青春力量競相迸發。
如何做好大賽的“后半篇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方面,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充分依托江蘇高校優質師資和科研基地,積極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為高校學子量身打造孵化體系、全面對接創業資源,積極融入城市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暢通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資源力量,為獲獎項目提供投融資對接、落地孵化等個性化服務,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江蘇“開花結果”,促進“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
“蘇”寫未來,“創”出精彩。期待更多“創新種子”將所學、所思、所獲轉化為過硬本領,在創新創業的時代大潮中勇立潮頭,跑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青春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