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只有把科技創新作為首選項,才能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近年來,揚州市聚焦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持續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集聚,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打造長三角產業科創高地。
位于高郵的航天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磷酸鐵鋰大圓柱電芯領域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走進企業的研發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對這款最新研發的全極耳大動力電池進行性能測試。據了解,“全極耳”工藝可大幅降低電池內阻,減少發熱量,延長電池壽命,并提高充放電峰值功率。
航天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盼星介紹,這款電池具備快充、快放的產品性能,高效地滿足了重卡、礦卡和農業機械產品對快充產品和快放產品的需求。在重卡領域,這款電池充20分鐘可以滿足200公里的續航。
2020年在揚落戶以來,航天鋰電專注于新能源商用車賽道,通過持續開展創新投入,成為國內最早成功研發出磷酸鐵鋰大圓柱全極耳電芯的企業之一。目前,航天鋰電已和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先后在江西、內蒙古、安徽等地的礦區成功打造重卡、礦卡、工程機械電動化示范應用場景,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企業擁有實用新型專利241項、發明專利65項,短短4年時間,憑借在產品創新方面的亮眼表現,企業已經獲評“中國獨角獸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龔盼星告訴記者,去年,企業完成了銷售收入10億元人民幣的臺階;今年,他們將完成15億元的營收;明年,他們將向20億元的收入發起挑戰。作為揚州地區唯一的一家獨角獸企業,龔盼星說,公司將加強科技創新,深耕這個藍海的應用場景和市場。
航天鋰電的跨越式發展是揚州產業科創名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揚州積極建設創新型企業培育梯隊,圍繞科技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構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科技上市后備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梯隊培育模式。位于揚州儀征汽車工業園的澤景電子是一家從事車輛抬頭顯示系統的潛在獨角獸企業,2015年在揚落戶以來,企業先后獲得揚州市“綠揚金鳳計劃”3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省級服務化改造升級標桿示范項目獎勵資金200萬元等多項支持,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澤景電子已躍升為車輛抬頭顯示系統頭部制造企業,有望成為中國本土市場中出貨量最大的供應商。
江蘇澤景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濤介紹,到目前為止,企業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是研發人員。他們的目標是,2026年在中國實現超過10億元的銷售收入,這兩年,每年要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此外,他們還希望到了2026年,企業不僅在中國供貨,也能走出國門,在海外建立供貨基地。
10年來,揚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在2014年突破500家的基礎上,2023年總數達到2003家,高企數實現翻兩番,到今年底,揚州市將力爭科技型企業新招引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沖刺3500家,高新技術企業沖刺2500家。為了給企業提供創新沃土,10年來,揚州持續加大各類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眼下,由邗江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全新打造的揚州高新智創園正拔地而起,它將重點布局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高精尖及未來產業,集聚更多創新資源,為揚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貢獻力量。
邗江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徐璐表示,希望通過3年的建設,力爭集聚50個高科技項目入駐。另外,他們引入1000多名的人才團隊入駐揚州高新智創園 ,希望實現年開票收入5億元、利稅1億元。
目前,揚州科創載體投入使用面積401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近5000家。在此基礎上,揚州正深入推進科創載體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整合優化科創載體布局,不斷完善“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孵化鏈條,打造一批“硬科技”標桿孵化器,力爭到2025年,揚州新增科創載體面積100萬平方米,累計新引進、培育外資研發中心5家,建成省級以上科技孵化載體120家、域外創新中心15家以上,同時,加速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在揚落地。
揚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錢東表示,高標準建設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探索建立龍頭企業牽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共同參與的協同攻關模式,力爭到2025年,全市省級以上科創平臺數突破40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省級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實現零的突破,省級以上重大創新平臺數提升至10家。
作者|仲偉文 袁征 蔣琰
來源 | 融媒體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