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校科研院所學習貫徹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百舸爭流,為“強富美高”新江蘇注入創新動力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發出了以新的發展實績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的動員令,近日在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的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干字當頭、積極作為,在更好服務全國大局中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堅定信心,不折不扣推進重點任務
新進展新成效令人振奮,新目標新任務催人奮進!兩個會議傳遞出強大信心,也結合江蘇實際明確下一步工作方向,大家接續奮進的勁頭更足了。
“今年以來,紫金山實驗室面向關鍵領域應用的未來網絡技術,開創性突破400G/800G確定性光電融合路由技術,為我國構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互聯網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憑借網絡優勢走出一條‘以網強算’的大模型發展道路。”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劉韻潔表示,實驗室在貫通研發與成果轉化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機制,在省市支持下,提出“紫金山三次方+X”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紫金山實驗室新模式,接下來實驗室將持續開展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取得更多關鍵性、原創性、引領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奮斗者”號完成首次中國—印尼爪哇海溝國際載人聯合深潛科考航次;“深海勇士”號完成南海西北陸坡沉船遺址調查等航次任務;以船舶CAE軟件、風力助推轉子為代表的4項產品成功入選船舶工業“強鏈品牌”……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周偉新表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也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中心正聚力原始創新,培育新興產業,推動海洋裝備升級發展。“我們將深入貫徹會議精神,堅持創新驅動、攻堅關鍵技術,為實現海洋強國、科技強國奮斗目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2024年我省多舉措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形成,‘1+3’重點功能區建設持續深化。”南京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宇偉表示,作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學科建設發展、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支持服務助力江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為賦能江蘇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
向新而進,用改革激發動力活力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改革”和“創新”是關鍵詞,結合工作實際大家紛紛謀劃更多舉措,真抓實干促改革、強創新。
“深耕試驗田、改革再出發,我們將繼續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新路徑。”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郜軍表示,江蘇產研院將持續加強未來產業培育,以“概念驗證+撥投結合+風創投基金”布局實施不少于20個重大技術創新產業化項目。探索企業出資、財政資金匹配、眾籌科研,建立重大技術需求征集凝練網絡和對接解決機制,組織實施產業技術攻關,為江蘇產業轉型提供技術供給、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撐。在全球范圍引進高端人才項目經理團隊不少于100個,組織校院所企聯合培養集萃研究生不少于2500名,有力支撐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推進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大力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這也是江蘇高校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謝永華表示,學校將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優化以通用裝備技術、專用裝備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為主干,以制造裝備設計、管理服務、貿易流通為支撐的專業集群架構,積極拓展集成電路、新能源、低空經濟等相關專業。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深化與行業領軍企業技術研發創新,推動“立地式”科研,服務江蘇制造業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助力打通技術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江蘇大學黨委書記李洪波表示,學校大力實施科研提質賦能行動,加強有組織的科研,深化“精準培育、團隊作戰”,在智能農機、先進制造、新能源、材料化工、信息安全、生物醫藥等領域,圍繞基礎前沿科學、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進行前瞻性布局和聯合攻關,面向國家、地方和行業產業重大需求,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面向未來的高水平研究平臺,聚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學校將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努力在人才支撐、科技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上見行動、有作為、作貢獻。”
迎難而上,創造新的發展實績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大家眾志成城,正充分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我們將把握大勢、積極作為,關鍵之年當有關鍵之為。”南京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張利民表示,圍繞“財經底色”“糧食特色”,學校將加快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積極打造“經管+”“糧食+”“人工智能+”等優勢學科專業群,進一步聚焦科技創新,力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同時,學校將加大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力度,深入整合包括學校大學科技園等在內的校內外優質資源,積極主動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以務實舉措加速推進有組織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學校糧食和財經類智庫建設,強化問題導向,聚焦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重點任務,開展前瞻性、針對性、戰略性研究。
“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形勢,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勇挑重擔,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教育。”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馳軒表示,學校要牢牢抓住就業這項最大的民生工程,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打造高質量就業工作體系,把就業育人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一心一意服務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一如既往推進學生實習與就業工作,多措并舉全力促進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我們將按照會議要求,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更好地把各方面積極性調動起來。”蘇州大學黨委書記張曉宏表示,學校將以百舸爭流的奮進姿態,加快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大學科專業超前布局和動態調整力度,加強戰略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和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以深入實施《產研融合一體創新行動方案》為抓手,縱深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努力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為江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頭陣、挑重擔、建新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