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江蘇科技人才眾多,如何突破更多關鍵技術?產業基礎雄厚,如何更上一層樓?企業競相發展,如何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代表委員們聚焦創新,圍繞技術突破、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引育等關鍵環節深入探討、建言獻策。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最近,江蘇的一則通知在高校院所中刷屏,省科技廳、教育廳、財政廳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全省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制度的通知》。對于科研人員來說,如履行了勤勉盡職義務,在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中出現的過錯,以糾正為主,一般情況下不予追責。這是江蘇加速推動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生產力的一個縮影。
江蘇省政協委員 游雨蒙
在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執行院長游雨蒙委員看來,高校科研院所既有“從0到1”的基礎創新任務,也有“從1到10、10到100”的成果轉化責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建設創新聯合體等一系列的舉措,我們也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和特點,引導鼓勵更多的科研人員面向國家以及江蘇省的需求和需要去開展有組織的科研。”
科技創新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體現出價值。同樣,以產業創新為牽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也是全面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
江蘇省人大代表 顧銘
“如果一個行業有價值,必然不是用一個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成本就能取得成功的。”江陰貝瑞森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顧銘代表認為,產業要壯大,金融支持必不可少,江蘇提出要引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資本更加耐心了,創新也就會更有底氣:“以我們行業為例,行業盈利的契機已經開始出現了,所以更加需要政府從政策導向上引導社會資本進行‘耐心資本’的投資,行業也可以快速進入實質性的盈利狀態。”
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源自人才引領驅動。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直接面向市場,在江蘇,引進的高層次人才80%以上進入企業,企業發展有了“人才活水”,企業創新才能源遠流長。
江蘇省人大代表 譚真
在人才引育方面,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重點領域重點人才支持計劃,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等。談到下一步規劃,海安市委書記譚真代表就表示,海安將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來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比如,深入實施海安籍人才“引鳳還巢”行動,全力營造政府、企業、高校院所共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氛圍。
江蘇省人大代表 夏漢關
在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夏漢關代表看來,不少企業家本身就是優秀的科技專家。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的過程中,對于這一部分有技術、有想法的人,更是要加快引導,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
“對于一些關鍵人才,要進行系統化地繼續培養,讓一個工程師人才具備管理者、創業家的技能,他們的創新能力在企業層面能夠得到更好的展現,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也會得到更好的提升!”夏漢關代表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