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全國人代會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和代表們共商國是,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專欄“春風習習暖江淮——向總書記匯報”,記錄8500萬江蘇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信心滿滿、干勁十足,交出了一份“走在前、做示范”的厚實答卷。
還有十多天,我們就將迎來全國兩會。住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前深入基層一線。了解民情、傾聽民聲、搜集民意。讓我們走近代表委員,傾聽他們的履職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
春節剛過,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就立即投入到博物館一線,謀劃準備今年幾項重點的博物館社教活動。2月23日,南京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將在南京六朝博物館聯合啟動“博物館里的思政好聲音——博物館里的中國”活動。這幾天,宋燕正忙著和同事們為活動做好最后的準備工作。
去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宋燕告訴記者,回來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多場專題會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有關文博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市文旅局也把“博物館之城”建設作為全局重要工作,力求博物館建設更完善、更成體系,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積極推動全市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充分發揮好博物館作為學校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宋燕和同事們去年與20多家中小學結對開展活動,送流動展覽進校園,運用教育系統線上平臺,擴大傳播范圍。例如六朝博物館進入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課本,“非遺周周學”“六朝青”博物館課堂進社區(校園)志愿服務等14個社教項目入選國家級優秀案例、“梅園風范萬古青 致敬楷模勇作為”主題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書畫經典中的黨史南京城里的紅色故事”等入選全國“大思政課”優質資源精品項目。
去年全國兩會上,宋燕提交的建議中有一份是《關于將“兒童友好型博物館”列入“兒童友好城市”發展規劃的建議》。宋燕介紹,該建議由國家發改委主辦,并匯總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住建部的意見,對她進行了回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指導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開展兒童友好型博物館的建設標準。同時推進全國兒童友好試點城市積極推進兒童友好博物館的建設,比如完善博物館的空間設計的功能、展陳等。
立足自身崗位,宋燕也在工作中圍繞“兒童友好型博物館”建設開展了多項實踐。例如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作為“兒童友好型博物館”試點單位之一,對展品展柜、燈光的高度進行了優化調整,對展牌文字介紹進行了優化,更適合孩子們觀看閱讀。而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去年專門為青少年打造了“對話自然——探索園林里的昆蟲世界”展覽,整個展覽從內容策劃、展陳方式、社教活動均圍繞孩子們的需求進行設計。
今年全國兩會,宋燕準備提交的建議還是以文博工作為主,比如有關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關于進一步發揮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建議等。宋燕介紹,隨著“博物館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人走進博物館。2024年,南京全市博物館接待客流量超達4800萬人次。其中,南京市博物總館的直屬場館客流量超430萬人次,并中博熱搜榜中進入全國“百強熱門博物館地市館”前10名。
“我們國家的博物館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藏在’高校里的博物館。高校博物館無論在教書育人還是文化傳播上,都既要體現其學術魅力,又要發揮其最好的社會教育作用更好地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宋燕介紹,2024年6月開始,我和市文聯的同事們在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下,對南京的高校博物館做了一個整體調研,一直持續到9月1日,“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成立,同時“首屆南京高校’博物館’聯展”暨大學新生“第一課”活動也同步啟動,取得了較好社會反響。“基于此,我準備了該建議,期望更多的高校博物館更好的發揮教育功能,更好的賦能城市生活。”宋燕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可/文 朱信智 曾宏亮/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