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宗科
南京市上線2025年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深圳市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家電、數碼產品按照銷售價格給予最高2000元補貼;長沙市將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行動等定義為提振消費的“普通話”……今年以來,以舊換新潮涌不息,消費熱情持續沸騰。
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消費市場的又一波以舊換新“熱浪”已經掀起。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2025年,要把擴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統籌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推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其中,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惠民升級”,擴大換新補貼的品類范圍。這不僅將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更將為提振內需與產業轉型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舊換新,不僅僅是一種消費模式的創新,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引擎。它不僅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商品流通,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形成良性循環。今年以來,汽車報廢更新與置換補貼申請、家電以舊換新銷量、手機購新補貼申請量都有極大突破——這背后是政策“擴圍”的乘數效應。商務部研究院報告指出:“每1元以舊換新補貼可帶動8-10元新增消費。”以舊換新不僅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
政策引領,激發市場活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真招實措、真金白銀,釋放政策紅利,不僅能有效釋放消費潛力,還將進一步優化消費結構,推動消費和產業結構的雙重轉型。2025年以舊換新再加力,激發消費增長。隨著新一輪以舊換新推動,企業必將帶來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并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以舊換新激活的市場需求,也將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升級換代,提升產業競爭力。
以舊換新不歇腳,消費者享受到實惠,改善生活條件,也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對于消費者而言,以舊換新不僅意味著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心儀的產品,還能夠通過回收舊物,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國家推動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回收規模的顯著增長,帶動我國電子產品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不斷創新。消費“熱浪”與資源循環利用同向同行,既拉動增長又減少了浪費和污染,符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以舊換新換出新動能,促進消費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補貼品類范圍,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以舊換新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和便利,消費提振也必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好評中國系列評論欄目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