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賽力斯等整車工廠內,機械臂不斷舞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接連下線;實驗室里,工程師協同開展技術研發,新型顯示、生物制造等前沿技術攻關取得突破;項目工地上,智能化裝備、數字化技術賦能整車工廠建設……
一季度,重慶多地圍繞優勢產業鏈加快布局重點項目,或推動重點企業釋放產能、生產上量;著力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布局前沿賽道新項目,力促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鏈成群,加力推動工業經濟“開新局”。當前,重慶這座西部制造重鎮正持續涌現發展動能,掀起高質量發展新浪潮。
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焊接車間自動化生產作業現場。記者 王全超 攝
加碼優勢產業鏈 穩住工業基本盤
春回大地,長安汽車數智工廠內一派忙碌景象。數百臺工業機器人有序協同作業,一輛輛阿維塔、深藍等車型陸續生產下線。6秒內,生產線就能實現8種以上不同車型的生產切換。
重慶是全國重要的汽車制造業基地之一。近年來,重慶堅持政企協同發力,以創新鏈協同、產業鏈集聚,培育汽車產業新生態,推動中高端新能源智能車型強勢崛起。2024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達95.32萬輛,同比增90.5%。錨定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重慶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力爭達到130萬輛。
今年,重慶各大新能源車企加緊發力,在提升產品智能化功能等方面狠下功夫,為全年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不久前,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和華為公司聯合組建超過300人的工程師團隊,投入到阿維塔下一代車型的聯合共創中。
“阿維塔品牌集成了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三家企業在整車制造、軟件科技和電池領域的優勢,實現汽車產業與ICT企業跨界融合,有力提升了產品力和品牌力。”該公司總裁陳卓說,近年來,得益于較強的產品力、強大的智能化功能及高顏值等因素,阿維塔車型受到市場青睞,已連續3個月銷量過萬輛。
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是重慶工業經濟的基本盤。開春以來,重慶圍繞汽車等優勢產業鏈加快布局重點項目,不少企業也增資擴產,一批延鏈、強鏈項目集聚,產業集群效應加快顯現。
在重慶大江科創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慧工廠項目工地,施工設備轟鳴作響、工人緊張有序忙碌,項目開工僅2個多月,就將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建成后年產能將達30萬輛,達產后可實現產值250億元;重慶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持續領跑汽車輕量化賽道,春節后企業搶抓生產進度,全力推進汽車壓鑄件等生產,為完成全年目標奠定基礎……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新的服務需求強勁增長,助推汽車后市場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瞄準這一細分產業賽道,潼南區著力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儲能、零部件修理、貴金屬提煉、汽車再制造、廢料處理、大數據應用、駕校租車、二手車銷售9個板塊,提升廢舊汽車價值。
“現在,汽車報廢回收業務迎來強勁增長。我們依托大數據與AI技術,開發打造‘車巢’手機程序,可實現基于零件再銷售的精細化拆解,推動汽車拆解業務從‘賣廢料’向‘再制造’轉變。”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永耀說,此外公司正進一步布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業務,將持續發力汽車循環經濟。
潼南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現已集聚弘喜汽車、棱鏡能源、貝思遠等20多家汽車再制造企業,并引進長安天奇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九陌高端商務車研發改裝制造基地等項目,汽車后市場產業初具規模。“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培育一批汽車后市場‘鏈主’企業,構建產業鏈協作聯合體;并積極融入成渝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形成聯動效應的產業生態。”該負責人表示。
拓展新興賽道 提升產業“含新量”
在齒科修復領域,0.1毫米的精度差距可能決定一顆牙齒的存續。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自主研發的超高精度3D打印系統,成功突破氧化鋯牙齒貼面的極限厚度——首次將牙貼面厚度壓縮至人類頭發絲直徑水平(約0.06-0.09毫米),刷新了齒科修復體制造的精度紀錄。
去年,摩方精密公司獲得由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增材制造牙齒貼面氧化鋯漿料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這在國內尚屬首創,也是全球該領域的重要技術突破。摩方精密公司總裁助理白春燕告訴記者,公司此前已在美國獲得相關許可證,在北美、歐洲的推廣計劃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錨定前沿領域,重慶正持續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并規劃打造衛星互聯網、生物制造、生命科學、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來能源六大未來產業。以前瞻謀劃為牽引,像摩方精密公司一樣,一個個新企業、新項目正在重慶大地落地生根、成長壯大。
近年來,低空經濟發展勢頭火熱,重慶多地正蓄力競逐這一新賽道。走進重慶宗申航空發動機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只見一件件航空活塞動力產品依次排列,在燈光下閃耀著金屬的光澤;一旁的多媒體展示區,動態演示著發動機在各種飛行器上穩定運行的模擬畫面。
作為巴南區低空制造領域明星企業,宗申航發公司已開發出適配多種低空經濟場景的航空動力系統:在無人機領域,輕量化、高效率發動機應用于物流配送和農業植保等領域;在空中應急、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發動機產品也受到青睞。
大江科創城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勇介紹,基于汽摩行業在低空裝備零部件復用性方面的優勢,巴南正大力引進和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項目,僅在大江科創城就有20余家低空裝備制造等領域企業,“未來我們還將加快集聚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設多個垂直起降平臺,并布局低空經濟制造+服務綜合體。”
當前,重慶一批未來產業正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星網應用、航天新通等頭部企業聚集,帶動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中化學華陸新材料、中科潤資等企業,形成全新的氣凝膠材料產業……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新興產業賽道,一批新興產業項目接續啟動、上量,不僅為重慶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還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為34.6%,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800余家、科技型企業6.9萬家。
優化政府服務 護航產業行穩致遠
推出35條支持制造業穩增長促轉型提能級政策措施;發布首批具身智能機器人“揭榜掛帥”項目榜單;發布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行動計劃;公布未來產業先導區、未來產業先導區籌建區名單;明確全市工業軟件、汽車軟件及軟件公共服務平臺……開年以來,重慶密集發布一系列政策舉措,旨在強化要素支持,營造產業創新生態,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向好發展。
先進制造業發展,早已不再是企業的單打獨斗,更需要綜合產業、市場和政府、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等的力量,實現人才、資金、技術等多重資源有效耦合,良好的產業生態至關重要。自去年以來,重慶持續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加快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以需求牽引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推動產業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
國產化航空航天MEMS傳感器、110寸納米銀觸控顯示屏、無人機無線充電機艙……走進位于璧山區的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展廳,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果讓人眼花繚亂。近年來,璧山成立國資背景的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以政府引導、市場化合作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一大批有市場潛力的科研成果在此孵化,并邁入產業應用化階段,現已孵化出重慶平創半導體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硬核科技企業。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重慶還將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綜合體,通過“揭榜掛帥”推進工業軟件、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攻關。
強化企業服務,也是重慶加力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重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和服務企業專員制度,主動靠前服務企業發展,在企業用能、用工、產業配套、物流運輸等方面持續用力,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各區縣也持續強化服務創新,激發產業生態“新活力”。錨定以金融賦能先進制造業發展,兩江新區構建集天使、種子、股權投資基金于一體的2000億元規模創投體系,集聚基金機構200余家,落地西部首支AIC試點股權投資基金。當前,兩江新區正持續加大芯片、半導體、輕量化材料等核心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產業投資、引資布局力度,進一步以金融之手推動先進制造項目集聚。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先進制造業發展關鍵環節,從增強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開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入手,促進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較快增長。”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