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多位院士在寧把脈智慧農業 AI應用加快,如何鏈接年輕人、小農戶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明確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江蘇是農業大省,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當前發展得如何?要如何邁向更“新”、更“智”?近日,以“協同創新·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長三角智慧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來自全國30個省份的近千名農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會聚金陵,共同分享探討智慧農業的務實舉措和典型經驗。

借助AI跨界合作,提高“新農人”占比

什么是智慧農業?在高淳區的麥田里,一臺農用植保無人機從麥田上空掠過,除草劑均勻散開,噴灑到麥田里;六合的一處溫室大棚,鋪設在地上的一排排黑色的水肥一體化管道,為瓜果蔬菜精準“施肥”……春耕時節,記者走進鄉村田間地頭,滿眼智慧農業實際應用畫卷。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一塊高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江蘇的高校科教資源豐富,創新能力強,從智慧農業的基礎研究到產品創新創制都有很好的表現。他建議,接下來要繼續立足優勢特色產業,在農業傳感器、農業機器人末端執行器、農業機器人整機裝配等方面一步一個腳印地下功夫。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引導、支持力度。

趙春江特別提到:“發展智慧農業首先必須有數據,有數據之后才能建模型,繼而進行決策和分析。”他認為,早期的智慧農業的數據不能動態獲取和更新,知識量也有限,所以導致處理農業復雜問題有時力不從心。后來的農業傳感器、農業物聯網技術、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多信息獲取平臺,為智慧農業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源。“從2025年開始,人工智能導入到農業領域后,會加速智慧農業的發展,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解放出來,形成高效的智慧生產的技術體系,成為我國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典型。”趙春江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則反復提及“跨界”一詞。他表示,“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農情,也是江蘇的農情。“大”在國家人口規模巨大,農業承受的市場需求壓力大;“小”在農業經營規模小,小農戶數量眾多,其中盡管近年來“新農人”越來越多,但總體年輕人占比仍比較少。 

“為什么年輕人少?”陳劍平自問自答道,因為農業經濟效益低、工作環境差,而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慧農業,可以實現技術變遷、工作環境變遷。為此,科技界要跨界搞科研,行業間要跨界合作,生產和市場間也要跨界聯合。

十年“種”番茄,“結”出數據產品

與趙春江院士提到“數據”相呼應,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已有高質量成果,預計近期發布。 

“一個智慧番茄,我們團隊種了近十年,逐步解決數據感知、數據集構建、系統裝備研發等問題,形成了一套設施果蔬智能生產技術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團隊積累了30億智慧番茄種植數據。年初經過專業團隊評估,初步可以形成3個高質量的數據產品,近期會對外發布。”農業農村部長三角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任妮介紹,“這將是省內第一個農業領域的可上市交易的數據產品。” 

省農科院是我國農業氣象和農業模型研究的開創者之一,2018年組建成立智慧農業團隊,先后建設農業農村部長三角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部省級平臺9個,近年來在智慧農業測控關鍵核心算法、農業遙感大數據智能化利用、農業機器人及裝備智能化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圍繞設施果蔬、大田稻麥、特色水產等打造的“場景+鏈式”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在江蘇多地推廣應用。 

論壇期間,省農科院與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省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與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南機所農機化發展與智能信息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圍繞江蘇產業需求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部分關鍵核心技術,探索智慧農業產業化應用推廣的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在江蘇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農業示范樣板。 

智慧農業與小農戶接軌挑戰重重

有統計顯示,江蘇已建無人農場283個、智慧農牧漁場225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同時,依托省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江蘇統籌了一批智慧化應用場景,已初步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網絡。 

“從江蘇的無人化農場到上海的智能灌溉系統,從浙江的數字鄉村平臺到安徽的智慧育種技術,長三角的實踐經驗充分證明,智慧農業憑借其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的特質,不斷打破傳統農業發展桎梏,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成為農業變革與鄉村發展的關鍵力量。”江蘇省鄉村振興研究會會長王榮平這樣評價智慧農業。

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院長陳天恩,近年來調研走訪了江蘇13市,為論壇帶來了產業端的期盼。他告訴記者,目前農企的期待重點在節本增效上。“大家應用智慧農業時,希望是高性價比的、簡單易用的。”陳天恩還提到,智慧農業與小農戶接軌挑戰重重。比如無人機作業、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應用成本偏高,影響小農戶采用的積極性,“可以借助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間接幫助小農戶盡快掌握智慧農業技術,讓小農戶切實從農業智慧技術應用中獲得紅利。”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