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天目湖鎮東陵社區如意小食堂的“精神菜單”展板上,“周三數字助老課”被畫上一顆紅星。“李爺爺,點這個綠色圖標就能視頻通話。”身穿藍馬甲的“小水滴”志愿者吳曉半蹲在桌邊,舉著手機支架教82歲的李大爺操作微信。“在這里不光能吃飯,還能學到不少知識,大伙兒都很高興。”老黨員劉阿姨笑著說。
“這里不僅是老人們吃飯的‘暖心灶’,更是傳播新思想、學習反詐知識的‘加油站’。從防詐宣傳到惠民政策,從健康養生到紅色故事。老百姓關心什么,我們就講什么;既要講清楚是什么,又要講清楚為什么。”天目湖鎮東陵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孫靜說,當前,一部分老年人容易產生焦慮、抑郁、孤獨等不良情緒,在解決老人用餐需求的同時,社區更關注大家精神方面的需求。
同樣,戴埠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如意小食堂也在上演著別樣精彩。當民警小趙假裝騙子拿出“中獎短信”道具時,72歲的張桂芳猛地起身:“快報警!上回宣講說了,這種都是騙子!”瞬間引起滿堂喝彩。這種沉浸式反詐劇場已成當地特色,防詐撲克牌上的典型案例與餐桌上的智能設備指南,共同構筑起銀發族的數字防護網。
“大道理”變為“小故事”,讓“餐前十分鐘”宣講成為如意小食堂飯桌上的“一道美味”。戴埠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相關負責人說,接地氣的活動形式受到老人歡迎。該鎮探索文藝宣講形式,從老人視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百姓故事,讓理論宣講帶著菜香、沾著土氣、冒著熱氣,在如意小食堂“熱”起來、“活”起來。
據了解,近年來,溧陽堅持把“如意小食堂”作為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抓手,依托覆蓋全市城鄉的80家“如意小食堂”,創新推出“餐前十分鐘”文明實踐宣講項目,通過“健康菜單+精神菜單”雙軌并行,破解老年人“用餐難”與“精神空”的雙重困境。廣泛吸納“百姓名嘴”“模范好人”等多領域的老溧陽人,組建“餐前十分鐘”宣講隊,將反詐知識、數字技能、惠民政策轉化為情景劇、故事會、互動課等精神佳肴,讓理論宣講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奔赴。
通訊員 鄒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畢俊星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