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生產的機器人能干啥?
答案藏在——生產車間里,它們自動導航運輸物料;消防現場,它們能攀爬樓梯輔助救援;街頭巷尾,它們忙著配送快遞……花式“整活”,“鹽城造”機器人正在解鎖更多應用場景,賦能千行百業。
流水線上的“新伙伴”
在“機器換人”的時代大潮中,工業場景是機器人的“主戰場”。
一款集移動底盤、多層托盤和機械臂于一體的倉儲機器人,能精準完成貨架高層貨物抓取,讓全廠物流自動化成為現實。與人工搬運相比,機器人搬運效率更高,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且能避免人為失誤。
這樣的產品,即將在建湖問世。
走進建湖海柔倉儲機器人基地,廠房內機器轟鳴,車輛穿梭。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年產新型倉儲機器人6.5萬臺。目前主體廠房已封頂,計劃6月中旬試生產,2025年可實現開票銷售2億元以上。
作為全球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海柔市場占有率已超80%,并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行業“獨角獸”企業等多項榮譽。
工業配送機器人、打磨機器人等越來越多應用在生產車間,成為“標配”。流水線上各式各樣“新伙伴”的加入,也讓鹽城本地制造企業逐步走向“智造”。
身懷絕技的“特種兵”
可以對抗戶外極端環境,輕松征服35度斜坡,跨越半米障礙,馱著500公斤設備穩健前行……一款軍綠色、擁有獨特仿生六足的特種機器人——“捕鳥蛛”,是大陸智源在鹽城研發的多款新系列機器人中最早量產的一款。
“‘捕鳥蛛’可根據客戶特殊需求進行定制,實現不同功能,應用在城市應急滅火、戶外林地探測、礦山崎嶇路段、梯田農耕等場景。目前,這款產品在鹽城也有了訂單。”大陸智源有關負責人分析,機器人要代替人類工作,就需要盡可能擁有人類一樣的行動能力,同時還要比人更能適應復雜環境的作業。但目前,市面上很多機器人的移動能力較弱,這也是行業的一大痛點。
大陸智源正是瞄準這一痛點,以自主研發第三代機器人底盤為核心,拓展各類型機器人產品,涉及安防、光伏、保潔、物流、農業、養殖等多個領域。
大陸智源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研發的‘捕鳥蛛’底盤技術,讓機器人在碎石地、泥濘路都能靈活行走,就像給機器人穿上了‘越野鞋’,解決機器人移動難題,滿足復雜、極端環境下的應用需求。目前,該項技術已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餐廳里的“歡樂送”
在市區商圈必勝客餐廳,一款由普渡機器人生產的“歡樂送”餐飲機器人正優雅穿梭,可精準完成送餐、回盤、接待等流程。
步入普渡機器人建湖工廠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讓人眼前一亮,機械臂在空中精準地揮舞,將一個個零部件巧妙地組裝成完整的機器人。每一個機器人在完成組裝后都要經過嚴格性能檢測,確保其能夠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穩定運行。成品區,一排排設計美觀、形狀不同的機器人整裝待發,即將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
目前,普渡機器人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餐廳、休娛、醫院、酒店、辦公樓等場景,主要客戶包括海底撈、星巴克、必勝客、日本云雀、松下、比亞迪、喜來登酒店等。
據了解,公司初代類人形機器人將于今年實現全面商業化落地,有望為通用具身服務機器人商業化應用帶來具有突破性的變革與創新。
“跑”向全國的“無人車”
西伏河機器人產業園內,幾輛擁有大“肚量”的白色四輪小車,“悠閑”地行駛在路上。根據人群聚集程度,售貨車不時發出提示聲,并在一定范圍內自行移動。碰到有人招手就主動停車,這樣的畫面儼然成了街頭一景。
這些小車是新石器無人車。
走進新石器L4級無人車制造工廠,車架上線、安裝線束、底盤安裝、傳感器標定等生產流程一氣呵成,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各種設備,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對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嚴謹,確保產品都能達到用戶的期望。
在無人車候檢區,X3和X6兩型無人車停放有序,等待出廠前的道路行駛檢測。在不同地勢和極端環境中接受性能測試后,一輛輛代表“鹽南智造”的新石器無人車即將奔赴各個城市,形成金融服務、快遞、餐飲、零售、物流、政務服務等多領域一體化的全覆蓋應用,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新石器(鹽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景瑤介紹,企業通過自主研發中央域控硬件架構、自建工廠把控核心工藝等,不斷增強競爭力,努力為目標客戶帶來高科技、高效率、低成本的產品。
從工業制造到公共服務,從特種作業到日常生活,鹽城機器人正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隨著技術迭代,這些“鋼鐵伙伴”還將展現更多可能:海上風電無人化運維、農業智慧種植、骨科手術“助手”……在鹽城,機器人產業的星辰大海,或許才剛剛開始閃耀。(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