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3月16日,1間門診所、3個人、5張簡易病床,美國圣公會普仁醫院正式創立,這便是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南大學附屬中心醫院)的前身。歷經百年歷程,醫院發展成為一家集醫療、科研、教育、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9612369”提供24小時咨詢服務
今年是市二院建院117周年,也是醫院榮獲三級甲等醫院資質20周年。多年來,醫院“普仁濟世 厚德至精”的種子,在太湖水的滋養下生根發芽,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郁郁森林。如何在醫脈傳承中賡續為民初心?如何將醫院精神與時代要求緊密相連重塑醫療服務體驗?在建院117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所百年名院,聽一聽她的答案……
主動出招實現醫患“雙向奔赴”
“因為每次來醫院吃的都是同樣的菜,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提了個建議。”患者齊先生是二院的“老朋友”了,近日,又來住院的他看到“又是老幾樣”的病人餐后,便通過醫院去年開通的“書記在線‘碼’上辦”服務平臺,提出了建議。沒想到信息發出去沒多久,食堂工作人員就趕到病房與他當面溝通,詳細了解患者和家屬的具體需求,還熱心地介紹了醫院小鍋菜的菜單品種。食堂還承諾,每個季度都會更換病員菜單,讓患者和家屬能吃到更加有時令特色的菜品。
開展“書記在線‘碼’上辦”,讓群眾與領導直接對話提訴求
訴求有人聽、困難有人管、建言有地方,市二院匠心打造“書記在線‘碼’上辦”平臺,主動傾聽群眾呼聲,積極為民解憂,真正實現醫患之間的“雙向奔赴”,而這只是醫院變被動等待為主動服務的一個縮影。
除了主動傾聽市民的聲音,醫院還堅持“刀刃向內”。針對患者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醫院開展“書記問‘癥’面對面”活動,對皮膚科和醫學檢驗科進行現場辦公。采用“刀刃向內”式自我剖析,從根源著手解決患者最迫切的預約掛號、排隊等待等突出問題。
“仁心服務”志愿隊廣受贊譽
“醫院窗口看門診,門診窗口看服務。”門診質量的好壞是衡量醫院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為此,醫院門診部全力打造“仁心服務”品牌,專門組建了一支“仁心服務”志愿隊,服務范圍從助老延伸到助殘、擁軍、健康教育等多元化領域,并創新推出85歲以上高齡老人陪診服務、設置普仁便民用餐服務點、定期舉辦全民健康大講堂等,不斷把優質服務做到百姓的心坎上,真正為患者排憂解難。
科技賦能化解就醫難點堵點
搭載DeepSeek的智能導診系統
“嗓子疼該掛呼吸科還是耳鼻喉科?”“腹痛半天,是腸胃炎還是膽囊問題?”在市二院門診大廳,這樣的困惑曾是患者就診時的“高頻難題”。為了打通這一堵點難點,近日,市二院推出了搭載DeepSeek的智能導診系統。患者可通過門診服務臺的智能導診系統專用終端,使用簡短文字描述癥狀,即可獲得“類三甲專家”級分診建議,就醫效率與精準度迎來跨越式升級。
技術為舟,服務為槳。依托智能AI技術和安全系數較高的服務器,醫院智能導診系統真正做到了診斷“顯微鏡”、服務“零延遲”、隱私“金鐘罩”,帶來了就醫體驗的“大提升”。而這不僅是站在患者角度考量后取得的進步,更是醫療服務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邁進的生動注解。
這樣的智慧“加法”,在市二院還有很多。針對“化驗單看不懂”的就醫難題,醫院在化驗單上增加對應解讀視頻的二維碼,將一張張普通的化驗單變成了“會說話”的化驗單;重磅升級互聯網醫院,31個專科300多位專家在線服務,實現省市重點專科全覆蓋;在全市衛生系統率先引入智能手語在線翻譯系統,為聽障和語言障礙人士打造無障礙就醫環境;開通“9612369”一體化語音服務平臺,以人工+智能的新模式深度服務患者……服務巧思多一分,患者就醫就多一份便捷。
率先推出出入院自助結算服務
便捷服務做“加法”,就醫流程得做“減法”。近年來,市二院依托信息化技術,在患者就醫流程上“化繁為簡”,實現急診更快速、門診更順暢、住院更省心、出院更便捷。診前,全景預約系統讓所有檢查一鍵合成預約,將患者的多項檢查、診療、住院等需求,盡量集中安排時間完成,以減少往返次數;診間,門診患者在醫生診室內即可掃碼完成支付,“邊診療、邊結算”,不必再去收費窗口排隊繳費;診后,醫院在入院自助結算的基礎上,率先推出出院自助結算,20秒即可完成出院辦理,大大減少了患者等待時間,真正實現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公益為民展現百年名院擔當
青年文明號志愿服務走進廣場
“按壓的時候手臂不能彎曲,我們跟著這首‘最炫民族風’的節奏進行按壓。”今年 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當天上午,市二院“救心助力,你我同行”志愿服務團隊來到江蘇省暨無錫市“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現場,作為無錫市文明實踐優秀項目參與展示活動,志愿者們的急救知識培訓吸引了許多市民朋友駐足學習。
專家義診服務獻愛心
志愿服務踐初心,守護健康傳真情。每年3月,市二院都以學雷鋒紀念日、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等為契機,組織醫療專家和青年文明號走進廣場、學校、社區、街道、地鐵站、養老院等地開展愛心義診、普及健康知識,深入推進文明實踐公益活動。以各類健康日、科普日和公益宣傳周為契機,醫院堅持舉辦各類義診、疾病篩查、健康科普講座、上門服務等公益活動,每年累計開展近百場活動,惠及數十萬市民。
百年歲月崢嶸,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為民初心,是公益底色。從東海之濱到祖國邊陲,從省內省外到走向國際,一批批優秀骨干前赴后繼,積極推進援桑、援柬、援疆、援青、援連工作,用實際行動書寫了醫療幫扶的生命之歌,詮釋了二院人的醫者大愛和家國情懷。長期以來,醫院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動員職工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普仁濟世 厚德至精”的醫院精神。
近年來,醫院更是秉承“普醫為民,仁愛為本”的百年文化精髓,把黨建聯合共建作為推動自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有效載體,有力推進健康科普“進校園”、義診咨詢“入社區”,初步建立起“近鄰+全域”的公益“健康網”,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推出普仁“有膳”關愛行動,為空腹檢查患者送上暖心早餐
去年,市二院牽頭成立城市醫療集團,切實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建立專家工作室、開展聯合病房、科室結對幫扶等方式做優服務質量,提升基層診療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醫療服務……這是市二院勇擔公益使命的堅持,也是對社會和百姓的莊嚴承諾,用一個個實招暖招讓患者的“急難愁盼”變“滿意答卷”。
醫療服務改善是一次沒有終點的長跑,也是一條學無止境之路。一直以來,市二院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將患者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患者迫切需求和良好建議,不斷改善患者就醫感受,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成果。
一個個服務舉措,一個個創新亮點的背后,凝結的是二院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務理念,凝結的是醫院百年來積淀的“基因”和為民情懷。今后,醫院將進一步拓寬為民服務新模式,推動為民服務提質增效,用實際行動爭做“維護核心的忠誠衛士、守護群眾的健康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