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連日來,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團結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創新爭先,爭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科技事業,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研崗位上努力取得新的驕人業績。
心懷“國之大者”,以國家建設需要為人生事業方向。科技事業是關系國家前途、命運和未來,以及國計民生的“國之大者”。當年,很多老一輩科學家為了實現科學救國夢想,遠渡重洋學有所成后紛紛放棄國外豐厚條件回到祖國懷抱,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就有21人曾在海外留學或工作。他們心有大我、至誠報國、以身許國,自覺將人生追求同國家發展進步緊密結合起來,把個人發展“小我”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我”之中。在老一輩科學家愛國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繼、接續奮斗。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建立者錢七虎把為國鑄盾當作畢生追求,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看到國防科技落后主動改報造船專業……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時刻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
強化創新意識,以矢志科研攻關為人生奮斗目標。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新中國成立后,廣大科技工作者不等不靠、勇于探索,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瞄準科技前沿立足本職矢志攻關,在國防建設、農業發展、醫藥衛生、航天、核物理等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成果。為了解決核彈爆轟試驗之前的理論計算數據問題,在國外嚴密封鎖的情況下,鄧稼先帶領科研人員夜以繼日進行相關數據研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歷經數十年攻關,研制建成我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實驗站、我國第一臺新體制對海遠程探測雷達……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廣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克服等待觀望心態,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勁頭,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上闖關奪隘,才能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
保持專注執著,以愛崗敬業奉獻為人生職業操守。科學成就離不開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支撐。廣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始終如一專注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奮鉆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才能心無旁騖、忠于職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當年在青海草原高寒缺氧、風沙彌漫的環境中,每天在車間、工號、試驗現場間奔波,通宵達旦進行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中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90多歲依然奮斗在科研第一線,實現了國家自主掌握煉油技術。“我們戰斗在戈壁灘上,頭頂烈日明月作營帳,饑餐沙礫飯,笑談渴飲苦水漿……”這首歌詞是當年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真實寫照。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淡泊名利、不求留名,只問付出、不圖回報的無私奉獻精神,勇于吃苦、樂于吃苦。
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廣大科技工作者只要勇擔重任、勇攀高峰,就一定能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這艘航船就一定能夠向著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文字:蔣守昌 漫畫:秦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