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這個“紅顏第二殺手”,預防并不難

宮頸癌是中國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的婦科腫瘤,被稱為“紅顏第二殺手”。全球每年60萬新發宮頸癌患者,其中80%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每年約13萬,占約18.4%。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醫師王金華表示,宮頸癌發病率雖然高,但對付它并不難,可以通過接種預防性HPV疫苗、定期宮頸病變篩查來預防,而且它的“潛伏期”長達5-10年,在此期間及時干預,九成早癌能治愈。


危險:性伴侶高于6個,患宮頸癌風險增加5-10倍


王金華介紹,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因素,而吸煙、長期口服避孕藥、性生活年齡過早,多重性伴侶、性病史,某些自身免疫疾病或慢性免疫抑制狀態、遺傳等因素也與宮頸癌的發病有關。有宮頸癌家族史的婦女總發病風險是無宮頸癌家族史婦女的2倍;16歲之前有性生活、長期口服避孕藥、肥胖的女性患宮頸癌風險均高于常人;而性伴侶高于6個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增加5到10倍。


小心:共用盥洗用具也可能感染HPV


HPV病毒感染是99.7%宮頸癌的致病原因。王金華說,很多人都知道HPV病毒可以通過性接觸及皮膚接觸傳播,而有兩個因素被很多人忽視了。一是HPV通過唾液也會傳播,平常不經意的不良衛生習慣、共用輿洗器具可能成為HPV傳播的“助手”;二是夫妻生活戴避孕套也不能保證“萬事大吉”,因為HPV病毒可以在肛門和生殖器周圍任何區域存活數年,這是避孕套無法覆蓋的區域。他建議,男女雙方有一方發現HPV感染時,一定要及時規范治療,即便戴避孕套另一方也要及時檢查。


幸運:年輕宮頸癌患者也有做媽媽的希望


宮頸癌高發年齡為40-60歲,以往小于20歲的患者很少,但是近年來年輕婦女發病有上升趨勢。

得了宮頸癌都要把子宮一切了之嗎?手術后能不能再做媽媽?這是育齡宮頸癌患者最擔心的問題。王金華帶來了令人欣慰的答案。在臨床上,醫生會充分考慮患者的意愿,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盡可能減少手術對患者、對家庭的影響。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宮頸癌患者可行宮頸錐形切除術(ⅠA1期)或廣泛性子宮頸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ⅠA2-ⅠB2)(鱗癌、腺癌、腺鱗癌等非特殊病理類型)。而在廣泛性子宮頸切除術中,在保證手術廣泛性的前提下保留子宮體和部分宮頸,可使年輕患者生育功能得以保留。他有位年輕宮頸癌患者在治愈后如愿生下了孩子,過上了和常人同樣的生活。


提醒:宮頸癌“潛伏期”5-10年,可以預防


臨床上很多宮頸癌病人一經確診,就已經到了中晚期。有人認為,宮頸癌長得太快才可怕。王金華主任否定這個說法,他表示,宮頸癌從最初的瘤變到發展成為中晚期至少要經歷“三部曲”。從低級別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開始發展成為高級別宮頸上皮瘤樣病變,再從高級別宮頸上皮瘤樣病變發展為宮頸浸潤癌,整個過程通常需要5-10年的時間,在這個“潛伏期”內,如果能及時發現,早治療,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

宮頸癌雖然高發,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病因基本明確,可以早預防、早發現的癌癥。如果說宮頸癌是女人健康的“殺手”,那么HPV疫苗,就是醫學界送給女性的一份“健康禮包”,適齡女性可以接種預防性HPV疫苗。而定期宮頸癌篩查則是預防的另一個重要手段,目前在很多地區已經開展婦女“兩癌”免費篩查,但是很多市民還不夠重視,這是導致宮頸癌確診時病期晚的主要原因。王金華建議,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應積極參加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查;必要時進行陰道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以助診。

通訊員 胥林花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