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綠、灼灼其華,眼下正是無錫最美“賞花季”。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徜徉江南盛地,領略“太湖明珠”之美。從3月到4月,從櫻花、桃花到油菜花、紫藤花,沿著碧水連波的太湖,滿眼繁花入眼。14日獲悉,今年一季度,太湖無錫水域總磷濃度為0.051毫克/升,同比持平;總氮濃度為1.53毫克/升,同比下降3.8%,交出了一張高分“碧水答卷”。
一曲《太湖美》,唱不盡三萬六千頃波濤、七十二峰蒼翠的旖旎風光。現如今,太湖不斷恢復“年輕態”,《太湖美》的歌詞也逐漸成為“太湖美”的現實。
水岸聯動,“兩保兩提”守護太湖
太湖美了,家門口的河道也美了。“這是我跑過的最美步道!”家住梁溪河附近的孫小姐對新建成的“梁溪十里畫廊”沿河景觀帶贊賞有加,每天早上都要沿河跑一跑;經開區的清水河(小溪港西側)經過綜合整治后,不僅與小溪港連通,還建成了藏有“海綿”的濱水公園,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
岸線變化比水質更明顯。沿湖而行處處皆景,滿眼是生機盎然的綠色。目前,全市已建成蠡湖、長廣溪、梁鴻3個國家濕地公園和6個省級濕地公園、30個濕地保護小區,累計濕地修復面積達6.8萬畝。未來,無錫還將形成從拈花灣到蠡湖灣,再到經開區貢湖灣以及新吳區大溪港的環太湖濕地,打造出一條環太湖生態綠色走廊。
據悉,推動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根本性好轉相關行動方案正在擬定。通過河道整治、生態清淤、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工業污染治理等9個專項行動,該市將統籌推進外源減量、內源減負、生態修復、應急防控、能力提升等重點工作,以更高質量“兩保兩提”守護太湖。
生態共治,母親湖不斷恢復“年輕態”
“治水先治污”,無錫使出“洪荒之力”。外源減量上,無錫將大力推進年度重點治太工程,扎實開展全市域排污口排查治理,深化涉磷涉氮和印染企業整治提升,推動城市黑臭水體、劣V類河道全面動態消除到位;內源減負上,推進太湖二輪二期生態清淤,加快建成啟用太湖清淤智能一體化裝備平臺,力求在藻泥淤泥無害化處置、商業化利用上盡快實現突破。
9個專項行動中,滆湖治理被單獨“拎”了出來,可見其重要性。按照打造“滆湖生態圈”的目標定位,宜興將滆湖上游滆湖西岸作為當下治理重點,在治理模式上謀求創新,將生態治理與產業提升相結合,實現生態促進產業發展,產業反哺生態治理項目的雙贏。去年,滆湖西岸生態治理及科創產業融合開發項目還入選全國首批EOD項目庫,總投資達10.85億元。通過入湖河道綜合治理、湖濱生態緩沖帶構建、數字低碳生態養殖等5大項目的實施,滆湖西岸將實現大變樣。
打造天然屏障,還滆湖一片原生態。目前,滆湖西岸10164畝魚塘全部退出。為滆湖增加生態容量,曾經的萬畝水產養殖區內將建起湖濱生態緩沖帶。通過基底改良,打造以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為主、人工凈化水質為輔的生態節點,同時涵蓋娛樂活動、生態觀光等多種服務功能。據官林鎮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先行示范區的5000余畝濕地已進場施工。從水里延伸至岸上,實現滆湖水質“質”的提升,宜興還將通過美麗鄉村生態示范村的建設,改變農村生活環境。一期項目以豐義村為主,實施民房改造、道路建設、綠化工程等內容。
久久為功,這個春天,無錫的治太故事還在繼續,“太湖明珠”必將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本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