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網信委主任信長星在《中國網信》雜志2023年第3期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信息革命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大局,就信息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為以信息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賦予我們“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務,并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江蘇作為我國經濟大省、互聯網大省,始終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把數字經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關鍵增量,全力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更好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堅決貫徹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精心繪好江蘇信息化發展的“數字藍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先后將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構建了信息化發展的“四梁八柱”。江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黨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制定網絡強省戰略實施綱要、《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出臺《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著力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江蘇樣板,并為此細化了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數字化等任務舉措,描繪了今后一段時期全省數字化發展的路線圖和施工圖,有力提升了江蘇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將把信息化建設貫穿江蘇發展全過程,完善制度機制,進一步優化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建設整體布局,更好地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努力在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中走在前列。
適度超前部署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筑牢夯實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底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強調“我們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與傳統基礎設施不同,數字技術迭代更新速度快,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必須更加注重把握前瞻性、堅持需求牽引、突出適度超前。江蘇堅持著眼未來、引領未來、贏在未來,聚焦關鍵通道、關鍵領域、關鍵項目,大力推動能源、交通、水利、郵政等領域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升級,大力建設新一代超算、云計算、人工智能平臺、寬帶基礎網絡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全面構建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目前,江蘇全省“光網城市”已經全面建成,5G基站實現各城鎮地區全覆蓋,千兆固定寬帶用戶數、獲批國家IPv6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試點數位居全國前列,工業互聯網接入企業數、標識注冊量、解析量等主要指標約占全國總量的60%,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走在前列。下一步,我們將充分考慮區域功能布局、社會發展階段、資金承受能力,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持續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逐步打造布局科學、協同高效、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為建設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提供堅實支撐。
江蘇大力建設新一代超算、云計算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全力培育壯大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數字產業。圖為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云計算中心。
聚力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打造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數字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江蘇制造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數實融合發展的需求巨大、空間巨大、潛力巨大。一方面,我們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把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抓手,推動紡織加工等50條重點產業鏈構建“云”上產業鏈、風電裝備等30條優勢產業鏈創建“5G+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生物醫藥等10條卓越產業鏈創建國家“5G+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應用先導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另一方面,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集中資源力量做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物聯網等產業規模,全力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數字產業,努力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目前,江蘇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1%,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66.4,中國軟件名城數、軟件園區載體數及軟件企業數均位居全國前列。我們將把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作為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的重要支撐,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努力把數字經濟引擎打造得更加強勁,更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驅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全面筑牢網絡安全屏障,以可信可控的防護體系保障“數字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江蘇堅持把維護數字安全作為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方面,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認真落實黨委(黨組)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全面加強全省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體系、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等建設,切實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網絡安全的本質在于攻防兩端能力的較量。我們注重發揮江蘇高校眾多、科研院所集中、信息產業基礎好的優勢,積極構筑集創新資源、研發載體、產業需求于一體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持續加強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布局,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加快解決信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努力把江蘇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字技術創新高地。江蘇已經鍛造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等“國之重器”,形成了以國產呼吸機芯片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促進了數字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有效提升。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扛起在國家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科學布局數字科技創新載體,著力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努力實現核心技術、重要產業、關鍵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頭部企業等安全可控,切實為信息化發展筑牢安全防線。
江蘇鍛造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等“國之重器”,形成了以國產呼吸機芯片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促進了數字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有效提升。圖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加快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充分釋放社會治理的“數字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江蘇有網民6000多萬,網絡已融入絕大多數人的生產生活。我們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創新實施網絡正能量傳播“五項工程”,常態開展網上掃黑除惡、網絡謠言和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治理等,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同時,加快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持續提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服務效能,率先建成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一站式”惠民服務系統,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省市縣三級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3.4%,數字化對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的支撐作用不斷凸顯。我們將更加積極主動地擁抱數字化,以加快建設現代一流、人民滿意的數字政府為引領,進一步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擴大數字化公共服務供給,高質量建設數字鄉村,更好地用數字化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為社會提供高效能治理。
站在“兩個大局”與信息革命時代潮流的歷史性交匯點上,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重大戰略課題。江蘇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扎實推進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建設,更好地以信息化驅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