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奎元 記者 徐紅艷)社區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當代中國青年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近年來,團鹽城市濱海縣委員會多措并舉,“點線面”結合促進青年賦能社區治理,讓青年參與社區治理更有廣度、力度和熱度,讓青春與社區來一場“雙向奔赴”。
△社會實踐(天津大學南開大學)
靶向瞄準社區治理多元化的“關鍵點”,青年參與更有廣度。團鹽城市濱海縣委員會以社區網格為單位,將團的建設融入網格化建設中,發動團干部進網格、優秀網格員兼任團干、青年團員成為兼職網格員,搭建服務、引領青少年的線上線下“兩張網”,目前已在濱海全縣范圍內建立微信塔群300多個,直接或間接聯系覆蓋青年7萬余人;同時,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各個社區選樹培養一批青年社會志愿服務隊,定期以喜聞樂見形式開展志愿活動,在遇到突發性、復雜性的治理任務時,動員青年志愿者“搭把手”“出份力”積極參與。
△志愿服務
著力繃緊社區治理扁平化的“主干線”,青年參與更有力度。一方面加強隊伍建設,打造“硬核”擔當。完善社區團干部、青年志愿者、社會組織骨干等隊伍配備,選配優秀青年擔任社區團支部副書記,吸納各行各業32名優秀青年加入濱海青年講師團隊伍。目前已在鄉鎮(街道)新文明實踐站、企業開展青春宣講50余場次,實現15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另一方面筑牢組織建設,織密青年陣地。堅持黨建帶團建,青年在哪里聚集,團組織就建在哪里,社區傳統領域團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持續攻堅“兩新”組織,在39家縣青商會企業成立團組織,在外賣、直播、快遞等青年集聚的新興領域成立功能性行業團組織。同時在全縣打造各具特色的青年之家“旗艦店”“社區店”,按照項目“菜單式”、青年“點單式”開展活動,為青年參與社區治理“搭臺子”“鋪路子”。
△兩新團組織
△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拓展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化的“整體面”,青年參與更有熱度。團鹽城市濱海縣委員會高起點推進校地合作,搭建學生實習實訓平臺,在基層一線提供志愿者崗位。近三年來已與國內39所知名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常態化開展治理活動,以社區網格和大學生駐外團工委為抓手,統籌了解在濱青年和在外濱海籍大學生情況,深入推進實施“社區由我 青春報到”行動、“萬名學子看家鄉”實踐和“模擬政協”等活動,定期公開征集街道社區、志愿組織和企業一線等實習崗位;全方位培育青年社會組織,以項目化方式引進青年志愿服務隊入駐,挖掘培養青年社會組織骨干人才,持續孵化青年社會組織,目前全縣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青年志愿服務組織11支,使熱衷公益事業、積極投身社區治理的青年快速找到組織、融入組織。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