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國際濕地城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黃海之濱。
深圳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鋒,一座創新之城,閃耀在珠江之畔。
黃海潮涌,伶仃澎湃。時隔半年,深圳與鹽城再次“相遇”,2023鹽城(珠三角)投資環境說明會將于11月13日走進大灣區,開啟今年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和珠三角核心城市之間深度交流合作的“下半場”。
“鹽”續友情,“深”化合作。鹽城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百日攻堅”行動啟動后,“走出去”招商的首站就選擇千里外的深圳,可見鹽城對“智造高地、創新之都”的情有獨鐘,同時彰顯了鹽城聚焦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區域和成渝經濟圈等重點區域招商的戰略定力。
變,是不變的真理。不變,是變的永恒。同樣,鹽城也在接軌珠三角的“變”與“不變”中,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接續航程、踔厲奮發,實現彼此“雙向奔赴”,共享發展機遇,攜手開創精彩的未來。
好風憑借力
從“不變”中看鹽城接軌珠三角的韌勁
時再變,志不能變。瞄準一流,朝高處攀,鹽城充分認清當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認識到與先進地區合作的前景,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實干和韌勁,牽手珠三角,走進大灣區,競逐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致力把非常“6+1”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乘勢而為,接軌珠三角戰略方向不變 珠三角是全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不僅是科技創新型企業和金融資本集聚區,還是一大批央企、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總部的匯聚地。尤其是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程控交換機、無人機、手機、新材料、可穿戴設備、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制品等產業領域走在創新前列。
身處長三角,擁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的鹽城,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經濟邁向萬億新臺階,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在融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的同時,把接軌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作為對外招商重點區域,以接軌珠三角就是“接軌機遇、接軌創新、接軌國際化”的思維,全市“一盤棋”開展鏈式招商,推動制造業聚鏈成群。
上月,鹽城召開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百日攻堅”會議,明確提出瞄準世界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主板上市公司等龍頭企業,堅持把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為招商的重點區域,招引央企、大型國企、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性高的初創企業。此次再赴深圳開展招商,正是掀起“百日攻堅”熱潮的實際行動和務實之舉。
雙向奔赴,鹽深合作的廣闊前景不變 在改革開放精神的指引下,珠三角尤其是深圳涌現出一大批銳意進取、求實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攀登科技高峰,引領企業、產業發展的世界級科技企業。目前,比亞迪、華為、中國電子、立訊精密、領益智造、得潤電子、康佳、博敏電子、京泉華科技、同益實業、金信諾、鹿山新材料、云州智能等近500家珠三角企業落戶鹽城,鹽城在珠三角的“朋友圈”越擴越大。
立鎧精密科技(鹽城)有限公司是華東地區最大消費類電子和模組結構件制造基地,擁有3萬余臺(套)各類智能制造設備,高標準建成10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是鹽城首家開票銷售超200億元的電子信息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立鎧落戶后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以商引商,吸引鎧杰、迅豐等上游企業投資鹽城,推動強鏈補鏈延鏈,助力鹽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追新逐綠,聚焦高端產業的導向不變 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鹽城聚焦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大健康和數字經濟、海洋經濟“5+2”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完善產業招商圖譜,大力對接珠三角人才資源、科創資源、項目資源,高質量招引助推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的“產業血液”。
在今年5月份舉辦的2023鹽城(深圳)珠三角先進制造業招商推介會上,24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目前,總投資30億元的半固態電池隔膜、總投資10億元的LED顯示模組、總投資5億元的智能電子終端等項目已投產。
除市級層面招商活動以外,堅持市縣聯動、部門協同,常態化開展珠三角駐點招商。鹽城經開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領域,赴深圳開展產業招商;鹽都區赴深圳開展產業招商,項目涉及精密結構件、新能源汽車、光電顯示、集成電路、醫藥醫療、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大豐區在深圳重點招引新一代電子信息、動力及儲能電池、新材料、氫能、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鏈項目……
美美與共,廣迎天下賓客的熱情不變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大海孕育了鹽城包容開放的胸襟,也造就了獨特壯美的自然環境。同“大美深圳、魅力鵬城”一樣,鹽城同樣是一座美得可以入畫的城市。這里生態稟賦獨特,兼具濕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態系統,是全國唯一擁有2處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地級市。
今年9月份,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在鹽城舉行,吸引來自34個國家的近千名代表,共商濱海區域的保護和發展,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和實踐,共謀濱海區域協同治理的愿景和對策。前幾天,第五屆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開幕式暨江蘇—韓國經貿合作交流會舉行,專家學者、企業家等400余人相約鹽城,292家企業參展,博覽會展覽面積和展位數量、展會規模均超之前歷屆水平……
相知無遠近,天涯若比鄰。
鹽城正敞開雙臂歡迎包括珠三角在內的全球企業家、投資者、創業者,走進鹽城、體驗鹽城、投資鹽城,實現“美美與共、合作共贏”。
山海共潮生
從“變”中看鹽城接軌珠三角的誠意
時在變,勢也變。深圳與鹽城都是年輕的城市,共同擁有開放城市的氣度格局與沿海城市的蓬勃活力,同樣浸潤兼容并蓄的融合傳承、同步涌動拼搏奮進的澎湃動力。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隨著時光推移,兩地在合作交流中“變”得日益緊密,這種聯系不僅僅是產業層面的,而且是多元化的,朝著更加親近的方向發展,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合作基礎變好 鹽城擁有江蘇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和最廣闊的開發腹地,建設用地面積接近一個設區市規模,可容納投資額百億元級甚至千億元級重特大產業項目。擁有港口、機場等5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合作關系,“鹽深相距千里半日還”成為生動現實。沿海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25個、年綜合通過能力1.21億噸,為項目大進大出提供堅實支撐。
鹽城具有“風光火氣氫”一體發展的綜合能源優勢,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海上風電規模接近江蘇一半、全國五分之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1300萬千瓦,總裝機、風電裝機、光伏裝機規模均列江蘇第一,綠色能源使用占比超過六成。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投產首年累計接卸量突破35億立方米,能夠充分保障重大項目用能需求。
產業層次變高 和昔日“撿到筐里都是菜”不一樣的是,在鹽城轉型發展、快速蝶變中,搶抓機遇,站上風口,吸引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投資布局,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推動合作邁向更高層次。
動力電池是鹽城重點打造的地標性產業鏈。作為比亞迪集團在江蘇唯一的刀片電池制造基地,總投資150億元弗迪動力電池項目的落戶,是鹽城打造珠三角產業溢出、科創溢出和人才溢出新空間結出的碩果。一期于去年10月份竣工投產;二期總投資75億元,計劃打造8條生產線,年產15GWh新能源動力電池,今年10月6日首批量產動力電池下線。
為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江蘇博敏電子積極推進產品向高端拓展,加大IC封裝載板、miniLED、LCD顯示類等產品研發投入。依托鹽城人才政策,公司壯大研發力量,實現miniLED、LCD顯示類產品量產,“卡脖子”產品IC封裝載板進入認證關鍵階段。該企業被評為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江蘇省五星級上云企業。
合作領域變寬 在招大引強的同時,鹽城緊盯珠三角創新資源豐富、技術研發活躍、科研人才集聚優勢,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加強聯系,招引高層次人才,開展前沿科學技術研發。
鹽城市深圳離岸孵化科創中心是鹽南高新區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大灣區為創業青年搭建起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通過長三角區域產業資源及政府優質配套政策,為優秀創業項目提供專業的孵化服務及支持,為鹽城產業發展不斷提供科技項目。
“松禾一直感受到鹽城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科技創新、良好營商環境帶來的澎湃動力,更看好鹽城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內在邏輯以及蓬勃向上的長遠態勢。”深圳松禾資本與鹽城黃海金控集團、海興集團及濱海醫藥產業園共同投資合成生物、雙碳等領域,推薦10多個項目與鹽城各級政府部門、投資平臺走訪對接,項目規模超百億元。
營商環境變優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用腳選擇,用項目投票。鹽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擦亮“鹽誠辦”服務品牌,實行重大項目全周期服務,建成為企業服務總入口—“鹽企通”平臺,讓包括珠三角在內的廣大企業來鹽投資放心、發展安心、生活舒心。
近日,鹽城市迎來首個“鹽城企業家日”。在當天召開的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鹽城優化營商環境再“加碼”,發布《鹽城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鹽城12345熱線“企求速辦”工作規則(試行)》等系列新政,提出要加快辦事“速度”,提升服務“溫度”,把握監管“尺度”,提供“最周到”服務,營造“最適宜”生態,配套“最走心”政策。
在政策服務的陽光雨露滋潤下,來自珠三角的企業在鹽城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珠三角企業與鹽城“雙向奔赴”的故事在上演。領勝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被江蘇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優秀企業”,立鎧精密科技(鹽城)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斌、弗迪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龍、領勝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芳勤被評為“鹽城市優秀民營企業家”。
“政府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心無旁騖專注于生產經營。”落戶鹽城第十個年頭的領益智造東臺基地,逐步完成從精密功能件到功能模組再到集成終端的全產業鏈布局,業務從消費電子,已深入到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相關產品市場份額多年保持全球行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