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萬千氣象看中國丨江蘇:不負長江不負“青”,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江蘇,以江得名、依江而生,與江共興。長江橫貫江蘇432.5公里,提供了全省80%的生產生活用水,兩岸人盡享魚米之足、舟楫之便、岸線之利。



長江大保護,江蘇重任在肩。日前,記者用7天時間沿江而行400多公里,訪專家、進工廠、問市民,親眼目睹長江巨變,更深深體會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一江清水,兩岸蔥綠

南京,萬里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奔騰的江面上,一艘艘渡輪鳴笛而過,美麗的幕燕風光帶沿江而設。



如果不是那塊刻有“十年復綠、百年承蔭”的石碑,人們很難把眼前這個“幕燕風景名勝區”與曾經那座“灰頭土臉”的礦山聯想到一起。

“以前車一上南京長江大橋,就能看到幕府山大片裸露的白色山巖,到處白茫茫的像是蓋著白雪。”南京幕燕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舉賢告訴記者,整個幕燕濱江片區最多時有上百家砂廠碼頭、數十家工企,經年累月的礦石開采,在山上留下了3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大小的裸露礦坑。

幕燕濱江鐵腕“止血”開啟生態修復之路,通過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修復,整體提升風貌區綠化覆蓋率約9%,原先的荒山禿嶺蝶變為綠意盎然、景色旖旎的“濱江明珠”。

“蝶變”的不只是幕燕濱江片區。近年來,南京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作為壓倒性任務,累計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58家,整治“散亂污”企業1811家,清退生產型岸線37.6公里,如今長江生態岸線比例超過八成,72公里濱江綠道基本貫通,所有入江支流共28條水質達標率100%。



順江而下,行至常州段,綠意撲面而來。江畔,青草茵茵,蘆葦搖曳。

在長江流經的江蘇城市中,常州擁有的岸線最短,僅有25.8公里,但這里曾是江蘇沿江城市中化工企業最密集、“化工圍江”特征最明顯的區域之一。

如今,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全面實施關停并轉拆,累計完成生態復綠3600畝,生態岸線占比達到了80.6%……江堤北望,潮平岸闊,3600余畝綠地格外醒目,濃濃綠意彌漫全城。

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污染退……如今,在江蘇,長江兩岸宜綠盡綠目標已經實現,沿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魚翔淺底、水清岸綠的生態美景正隨著一江碧水奔涌向前。

人退魚鳥歸,守護生物“多樣”精彩

先坐車,再坐船,然后再換電瓶車。當記者登上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時,滿眼都是兩個字:神奇。



作為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新濟洲這個南京第三大洲,比起八卦洲和江心洲,猶如秘境。

過去的新濟洲,是隸屬南京江寧區的一個村莊,村民們在大汛時常經受洪水侵擾。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宣教員張皖寧告訴記者,2000年11月,為了進行生態修復,對島上1123戶居民進行“生態移民”,這座洲島自此開啟“休養生息”模式,全面退出生產生活功能。

人退綠意生、魚鳥結伴歸。2016年以來,新濟洲的鳥類從103種上升至224種;維管植物由354種增加到584種。截至目前,公園內各類生物資源共有1704種。



圖片由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供

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物種,被稱為“長江的微笑天使”。如今,這樣的微笑在南京段和鎮江段的江面上頻頻出現。

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王召根介紹,保護區在恢復自然原生態樣貌的同時,也利用最新科技配置和完善了配套管護設施,如巡護艇、巡護車、5G無人機自動巡查機庫、AI智能識別相機等,建成水陸空立體監測網絡。

最新科學考察結果顯示,保護區內共發現野生動植物94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37種。保護區內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26頭,約占長江干流江蘇段長江江豚總數的21.3%。

從江面躍起的魚兒,到岸邊的珍稀植物,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豐富,盡顯長江生態之美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在江蘇的江面上徐徐鋪展。

文旅融合,擦亮“長江文化”名片

長江江蘇段岸線總長1169.9公里,串聯了大運河、明孝陵、蘇州古典園林3處世界文化遺產,沿線分布著19個國家5A級景區、40余個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通過發揮沿江優越的生態資源和人文優勢,江蘇大力培育了富有長江文化內涵的精品線路和優質旅游產品,推進長江黃金旅游帶建設,生動作答“如何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這一時代課題。



步入仲夏,位于長江中央的生態綠島——鎮江世業鎮逐漸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世業鎮黨委委員、副書記劉飛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該鎮把牢“高效農業+旅游”的產業定位,因地制宜進行全島規劃,陸續開發潤揚大橋公園等優質旅游景點,彰顯了鄉居、河塘、田野共生的水鄉圩村肌理。

如今,比畫還美的世業鎮引得眾多游客紛至沓來。今年以來,世業洲旅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游客接待量突破29.5萬人次,同比增長56%,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



滾滾長江一路奔流,至南通段水面豁然開闊。徜徉在五山及沿江地區的江堤步道上,目之所及,皆是翠綠。

2017年,南通將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舉措。原來的小景區、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的五山地區建成了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江蘇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在蘇州,歷經千年歲月的平江路依舊保留著古樸與自然的氣息。

修復古城肌理,激活文化生命力。蘇州市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黨委書記張英纓告訴記者,自1982年蘇州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蘇州先后實施了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工程、“平江九巷”復興工程等,深入挖掘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文脈內涵,高質量、精細化推進平江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更新工程,全力打造古城保護復興樣板。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如今,五湖四海的游客紛至沓來。漫步在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上,游客們仿佛穿越時光,親身體驗著老街居民的江南慢生活,見證著傳統與現代共存、寧靜與活力并存的蘇州風情和江蘇水鄉古鎮的獨特魅力。

文中部分圖片、資料由南京、常州等網信辦提供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孫秦旺 強慧娟 孫晟宇 王語涵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