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寫給運河的一封信丨攝影家張元奇: 我用鏡頭寫封信 千古運河不了情

以心為筆,記錄運河悠久歷史文化;以情為墨,書寫運河沿岸時代變遷。在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江蘇省委宣傳部聯(lián)合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專題《寫給運河的一封信》。



張元奇,1936年出生于水鄉(xiāng)高郵,1956年開始在《高郵報》擔任記者,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眨眼功夫,60多年過去了?;赝涗涍\河的影像,滄桑巨變,感慨萬千。作為一個草根攝影人,懷抱手中的相機,深感責無旁貸。運河流水無限,生命有期,我應抓緊時間,不讓快門休眠?!?/p>

——張元奇《寫給運河的一封信》

拍攝運河六十多年的老記者

清晨,古老的河網(wǎng)喚醒了這座位于江蘇中部的小城高郵。

岸邊,年近九旬的張元奇緩緩拿起相機,開始尋找靈感。

作為水鄉(xiāng)地區(qū),運河對高郵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濟建設(shè)、水路運輸?shù)榷及l(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高郵報》擔任記者后,張元奇便把鏡頭對準了運河。

張元奇在拍攝

為了拍攝運河的全貌,張元奇幾乎爬遍了當?shù)氐闹聘唿c,這張《千年運河》便是張元奇眾多攝影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張元奇攝影作品《千年運河》

張元奇攝影作品《黃金水道》

張元奇攝影作品《南來北往運輸忙》

張元奇拍攝運河

經(jīng)典作品的誕生往往不依賴高超的技巧,關(guān)鍵在于耐心的觀察與敏銳的捕捉。盂城驛、鎮(zhèn)國寺塔……綿延43.6公里的京杭大運河高郵段為張元奇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百舸爭流、文化遺跡、民俗活動、城市建設(shè)……張元奇手中的鏡頭雖小,卻囊括了數(shù)十年間,京杭大運河高郵段的發(fā)展脈絡(luò)。

一家三代與運河的不解之緣

在家族中,攝影并不是張元齊一人的專利,他的兒子張曉萌、孫子張引,同樣是捕捉光影的高手。

64歲的張曉萌和父親一樣扎根高郵,在延續(xù)張元奇拍攝精髓的同時,張曉萌更加注重對色彩的把控。

35歲的張引則沿著運河一路北上,拍下了很多運河兩岸的老街。如今,對于留在北京任教的張引來說,照片里的運河既是情懷,更是鄉(xiāng)愁。


張曉萌攝影作品

張引攝影作品

“影友學堂”傳遞記錄運河“接力棒”

運河的千年滋養(yǎng)成就了魚米之鄉(xiāng),流動的文化印記帶動了古城興旺。2014年,大運河正式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張元奇也找到了新靈感,最終,在高郵鎮(zhèn)琵琶社區(qū)的支持下,張元奇夫婦創(chuàng)辦了公益性的“影友學堂”。

課堂上,張元奇與50多名當?shù)財z影愛好者共同學習攝影理論。運河邊,老爺子在指導影友們的同時,還會跟著大家學習無人機等新裝備。

與影友們在運河邊共同拍攝時,張元奇開玩笑地說道:“我們老兩口子就是‘高大上’,待在‘高郵’,這么‘大’歲數(shù),一天到晚跟大家忙‘上課’,哈哈哈?!?/p>


從傳統(tǒng)相機,到數(shù)碼設(shè)備,從張元奇一家三代,到影友學堂,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運河依舊奔流不息,那一張張照片同樣成了流動的歷史,記錄下運河的深邃與悠長。



熱點
版權(quán)所有 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