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31日(北京時間4月1日),隨著巴西CPFL輸電公司工作人員將最后一塊防護擋板在巴西南大河州T199號桿塔上安裝到位,揚州供電公司技術團隊圓滿完成了輸電線路防護擋板跨國現場安裝的首次指導工作。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輸電防護技術首次在國外電力線路成功應用,也是揚州輸電線路涉鳥防護經驗首次成功在國際上被借鑒落地。
揚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大批珍稀候鳥選擇在揚州生存繁衍。從2017年開始,揚州供電公司創新研發設計環氧樹脂防護擋板,大幅降低線路因東方白鸛等候鳥活動污損發生故障的概率,該示范經驗多次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等國際舞臺上展示,吸引了海外同行的關注。
此次揚州“涉鳥防護”經驗被國外借鑒落地,源于中巴電力部門長達七年的技術互鑒。記者了解到,巴西CPFL輸電公司曾在2018年、2024年兩次赴揚州考察電網安全防護管理工作。去年12月,揚州供電公司為巴西CPFL輸電公司定制300塊輕型環氧樹脂防護擋板,并于今年3月運抵巴西,隨后選派的4名輸電線路技術專家于3月20日抵達巴西指導安裝調試。
“中國專家的到來,我們期待已久。中國在電力設備和技術方面的經驗豐富,尤其在涉鳥裝置的應用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相信通過跨國合作,巴西電網的安全性和環保水平一定能得到明顯提升。”巴西CPFL輸電公司運維部經理Gustavo Bystronski Vier說。
此次跨國交流,中巴團隊選定南大河州中南部兩條230千伏輸電線路的77基桿塔作為試點,線路總長219.7公里,穿越大西洋森林、潘帕草原等多個生態系統。據數據統計,僅2024年6月至10月,這兩條線路因鳥類活動引發跳閘事故就達到了5起,嚴重影響到了當地電力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揚州自主研發的防護擋板采用環氧樹脂材料,通過物理隔離降低鳥類引發的短路風險,在國內應用后涉鳥故障率下降超90%。
安裝過程中,揚州技術團隊克服語言和技術標準雙重挑戰,編制中葡對照技術手冊,并通過調整擋板卡槽傾角及螺栓孔位,成功適配巴西桿塔實際尺寸。“此次‘動態適配’模式為跨國技術推廣提供了靈活范例。”在巴西進行安裝指導的揚州供電公司輸電線路運檢專業工程師顏君凱說。
據悉,兩國電力公司將建立常態交流溝通機制,總結跨國經驗,編制國際技術規范,并探索無人機巡檢、線路監測等領域合作,推動技術創新經驗國際共享,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保障電網安全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加標準化的解決方案,攜手構筑“人鳥共生”防護網。
通訊員 周雅婧 記者 史盼盼